杜魯門哀呼團結一點未生效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5068
颗粒名称: 杜魯門哀呼團結一點未生效果
并列题名: 塔夫脫繼續大嚷着要改變侵略政策芝加哥論壇報罵杜魯門咨文是廢物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1951年1月14日雖然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八日向國會提出的咨文中哀求國會要「在這一緊急關頭團結起來」,但是,已陷於分崩離析的美國統治集團內的劇烈爭吵,却絲毫也不能因此平息下來。
关键词: 效果 戰爭 咨文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三日電)雖然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八日向國會提出的咨文中哀求國會要「在這一緊急關頭團結起來」,但是,已陷於分崩離析的美國統治集團內的劇烈爭吵,却絲毫也不能因此平息下來。共和黨政策委員會主席塔夫脫繼其五、六、七日的演說之後,又於九日猛烈攻擊杜魯門政府的侵略路綫,要求代之以他自己的侵略路綫。
   塔夫脫在演說中反對杜魯門政府準備建立有美國陸軍參加的北大西洋統一侵略軍,反對在歐亞大陸上進行侵略戰爭。他絕望地承認:美國不可能在「大規模的地面戰爭中」獲勝,同時,建立大批的陸軍却又會使美國的經濟崩潰。塔夫脫不僅對杜魯門政府大事攻訐,而且也反對與他同黨的紐約州州長杜威關於建立美軍一百個師的建議。他批評這個建議是「欲報仇反而自害」的建議。他說:「杜威的建議可能就是七百萬人的軍事機構和五百萬人的軍隊。而這就會使美國各工廠失去人力」。他害怕「在歐洲建立龐大的陸軍會帶來通貨膨脹。因爲它可能意味着美國在今後十年中每年預算的赤字要達到二百五十億美元」。
   塔夫脫提出其自己的路線,即以海空軍來進行侵略戰爭。他說:「我們應該集中力量增强美國使之成爲海空軍國家……這樣的國家能够在海空軍所能及的範圍以內在儘可能大的範圍內支配世界。」塔夫脫在這裏完全表明了他自己的帝國主義者的兇相。他鄭重聲明他「既不是一個孤立主義者,也不是一個失敗主義者」,他「並不主張退出歐洲,而只是試圖决定一個進行戰爭的最好的方法」。塔夫脫表明了他是中國人民的死敵。他公然提出;『我們(指美帝國主義者)應該使蔣介石……和他的軍隊可以對共產黨中國進行戰爭』。但是塔夫脫的侵略計劃也正如杜魯門的侵略計劃一樣,只能有一個結果,那就是破產。
   (新華社北京十三日電)杜魯門的「國情咨文」發表後,美國資產階級報紙的初步反應極不一致,這說明杜魯門的咨文絲毫沒有解决目前美國統治階級内部存在的嚴重分歧與混亂。
   有些報紙儘管竭力爲杜魯門捧場,但是,這些報紙中如華盛頓郵報也不能不說:杜魯門的咨文的「性質是重申過去的聲明」。該報承認:「重申過去的聲明之所以成爲必要,不僅是因爲美國必須繼續它對自由世界的領導,而且也是因為最近在美國有人懷疑那個領導的政策」。
   有些報紙對杜魯門咨文表示失望與懷疑。紐約先驅論壇報認為杜魯門關於「主要的爭論點、歐洲的作用問題」,「解釋是空泛的」。芝加哥太陽報感到杜魯門關於帝國主義「聯合」陣營的「樂觀的檢討」言過其實,說它「看來很難與現在實際完成的事實情况相符」。
   對杜魯門咨文特別表示不滿的是芝加哥論壇報。該報認爲杜魯門的咨文是一件「廢物」,「缺乏實質,很難加以批評」。該報抨擊杜魯門避而不談美國在朝鮮的慘敗說:「從這篇演說來看,朝鮮戰爭與國情沒有關係,杜魯門先生也不把它當作需要向人民報告或諮詢的問題」。該報並進而痛駡杜魯門說:「杜魯門先生身處戰爭之中而不知脫身之術。他已經開始準備在歐洲重演規模更大的朝鮮錯誤。顯然,朝鮮並沒有使他學到什麽東西,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說:他沒有能力學習任何東西」。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杜魯門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美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