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縣的越劇和農村文娛活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5053
颗粒名称: 嵊縣的越劇和農村文娛活動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月13日嵊縣的藝人,據嵊人民文化舘在華東戲改幹部代表會議中報吿的數字是三千七百人。
关键词: 藝人 嵊縣 越劇

内容

嵊縣的藝人,據嵊人民文化舘在華東戲改幹部代表會議中報吿的數字是三千七百人。但是據實際柯况,這個數字是不到的,除了入秋時期組班外出的二、三百人外,留在嵊縣的藝人,還不到一千,而有技術基礎的,只有數十人。
   留在嵊縣的藝人,一般的說來,業務水平是比較低的。水平比較高的,都跑向都市去了。,因此,紹興的藝人,在業務上就高於嵊縣的,而杭州的高於紹興,上海的,更高於杭州。
   留在嵊縣的藝人,失業是經常的事,藝人們旣不能掌握業務,又沒有機會獲得培養,所以有的轉業擺擺小攤,有的閒居在家裏,難得有機會,到外碼頭做做班底。
   她們都是經過科班,或者師徒制度訓練出來的。這裏沒有一個關於越劇戲曲的專門學校,這種師徒制度仍延續着。由於舊社會對藝人的輕視。所以不是萬分生活困難是沒有人願意把女兒送去學戲的,這種成見一直保持到現在,像嵊縣的公營劇團——新越劇團的演員,還有這點苦悶。這是需要打破的。」夏天及春節前半個月,在外碼頭的戲班歇班封箱了,他們都回到家裏,經過一個時期,又紛紛組班外出。夏季歇班的時間比較長,戲班子流行一句話「五荒六月,七死八活」,不過,從華東戲改幹部代表會議以後,各縣對戲改都重視起來了,因此紛紛來嵊組織公營中心劇團,比較稍有技術基礎的,都作爲物色的對象。這是好的新氣象。
   嵊縣還沒有很好地展開改人的組織學習工作,組班外出的藝人,雖然在外面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但是回到嵊縣,却又停頓了,這形成了一曝十寒,進步是有限的。
   嵊縣的戲改工作沒有全面展開。沒有組織廣大的藝人羣衆學習。在城中有一家戲院,但是流動性太大,戲改工作也難於進行。戲改的工作人員方面,這裏比較有優厚條件的,像張雲彪等等越劇的開山祖師,現在還健在。吸收他們來搞戲改工作,是最合適不過的。公營的新越劇團,已經建立了每日二小時的經常學習制度。新越劇團前身是姊妹班組織,由當地失業藝人組成的,自改公營以後,連續排演新戲,輪迴演出,一般觀眾對新戲提高了認識。不過接受是有限度的:一般觀衆對借紅燈的結局及嫁衣恨金花的死,都普遍表示難以接受,因為羣衆翻身以來,普遍的都希望光明的尾巴——團圓。
   嵊縣的農村文娛活動,非常發達,全縣有四十多個俱樂部與農村劇團,學校的敎師通常是文娛活動團體的組織者與骨幹。文娛的形式以越劇爲主,也有京劇與方言話劇的。
   農村劇團當前的困難是經費問題,因爲他們多數屬於農會領導,所以從農會方面可以獲得少數經費,當然,這是極有限的。他們在困難條件下不斷的演出,並且收穫了相當的效果。創作方面,也有了顯著成績,他們不斷的搜集典型資料編成活報,配合當前的政治任務而演出。當然,無論創作演出,粗糙是難免的,除了在不斷的工作中,提高水平以外,還須要戲改幹部和愛好文藝各界多給他們幫助,使農村文娛活動在普及的原則之下,獲得提高。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雲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