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國情咨文並未緩和內部混亂反而遭致嚴酷攻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4967
颗粒名称: 杜魯門國情咨文並未緩和內部混亂反而遭致嚴酷攻訐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月13日杜魯門於一月八日向剛剛開幕即陷於一片混亂的國會提出其一年一度的「國情咨文」在這個照例的冗長的咨文中,杜魯門對於目前美國眞實的國情,對於美國在侵略朝鮮戰爭中遭受的决定性的失敗及其所引起的嚴重危機,完全避而不談。
关键词: 攻訐 咨文 援助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二日電)杜魯門於一月八日向剛剛開幕即陷於一片混亂的國會提出其一年一度的「國情咨文」在這個照例的冗長的咨文中,杜魯門對於目前美國眞實的國情,對於美國在侵略朝鮮戰爭中遭受的决定性的失敗及其所引起的嚴重危機,完全避而不談。
   在這篇咨文中,杜魯門小心翼翼地避免答覆胡佛和塔夫脫對美國政府現行侵略外交政策的尖銳攻擊。杜魯門表示:美國侵略勢力並不願自歐亞大陸撤退。他惶恐地說:假如美國自西歐撤退,「即將使蘇聯的煤炭供應增加一倍,鋼的供應增加二倍」;假如美國自亞洲及非洲撤退,「我們就會喪失我們的最關緊要的許多原料——包括作為我們的原子能之基礎的鈾——的來源」。如「喪失」亞洲各國人力,「將使我們面臨一個我們决沒有希望與之相等的兵力」。
   杜魯門在對蘇聯發出無恥的誹謗之後,舊調重彈地提出了所謂「行動綱領」,即:第一,「必須把經濟援助施於它能够發生效力的地方」,第二,「必須繼續向那些想要保衛自己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第三,「將繼續努力謀取國際爭端的和平解决」。接着,杜魯門即誇言美國軍力如何「强大」和擴軍計劃,完全暴露了他的所謂謀取「和平解決」的虛僞性。
   爲了緩和國內普遍的失敗主義的情緒,杜魯門要求國會在十項「主要問題」上通過立法,其中包括用於繼續擴軍的撥款,延長及修改兵役法,擴大幷延長經濟管制權力以及進一步地加重人民的稅收負担等。但是,對於美國由於侵略政策的失敗而引起的各種危機,杜魯門沒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任何新的解决辦法。
   杜魯門盡管力圖掩飾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的紛爭,但他在咨文的末尾用了很多的話來呼號「團結」。他說:「我要求國會在這一緊急關頭團結起來」。但他接着又怯懦地說:「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并不要求或希望全體一致。」
   杜魯門的咨文發表以後,絲毫也沒有緩和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的混亂局面,幷立即遭到嚴酷的攻訐。共和黨政策委員會主席塔夫脫在評論杜魯門的咨文時譏諷地說:他「沒有發現杜魯門的國情咨文中有甚麽可以爭辯的地方」,因爲其中「大部分是泛泛的通論」。共和黨參院領袖惠利形容杜魯門的咨文「令人震驚和失望」。共和黨參議員尼可遜認爲:杜魯門的咨文「不够具體、幷且不足以應付我們面對的嚴重危機」。共和黨參議員眞納更猛烈地抨擊杜魯門的咨文是在耍弄「美國史無前例的僞善手段」。他說:「悲劇是美國總統已把我們誘人這樣的絕境,以致他不敢把眞象告訴美國人民。」不僅如此,當杜魯門的咨文發表之後,就是爲他吹捧的民主黨人、衆院議長雷明,也認爲在目前的情况下,這個咨文「幷不太强有力」。
   美國報紙對杜魯門咨文的反應也很淡漠。據法新社紐約九日電稱:「此間今日大多數報紙以冷淡的態度對待杜魯門昨天對國會的演說」。紐約先驅論壇報還特別指出:杜魯門對他的破產了的亞洲政策「說得比較欠明確」。該報諷刺地說:「他幷未——或許他不能——答覆這個問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美國
相关地名
朝鮮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