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民志願軍在長津湖畔痛殲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2693
颗粒名称: 我人民志願軍在長津湖畔痛殲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1950年12月18日,北京人民日報朝鮮前綫特派記者李莊報道我人民志願軍在長津湖畔痛殲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情形。
关键词: 志願軍 美國 人民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八日電)北京人民日報朝鮮前綫特派記者李莊報道我人民志願軍在長津湖畔痛殲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情形稱:
   長津湖是北朝鮮美麗的湖泊,當美國侵略軍的獸蹄踐踏到這兒的時候,它就變成了美國侵略軍的墳場。
   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侵襲着北朝鮮的崇山峻嶺,大雪蓋在岩石上,一切都冰凍了。熱愛自己祖國,深切同情朝鮮人民的我國人民志願軍鋼鉄戰士們就在這連綿無盡的冰雪山巒間進出。他們充滿着對敵人的仇恨,在戰壕中研究抗美援朝的意義,分析美國「紙老虎」的現狀和前途。大家都看不起美國侵略軍,但是,大家又相誡不要粗心大意。許多戰士把决心書交給指導員,爭取在火線上立功,希望能够以英勇作戰立功而被吸收加入共產黨。
   長津湖一帶的戰鬥是頻繁的,激烈的。
   十一月二十七日夜裏,人民志願軍的部隊攻佔了在長津湖東南的新興里以南的一個小山,把敵人壓到山下去了。敵人在第二天開始反攻。朝鮮的冬夜是漫長的,二十八日上午六時半,夜幕還未完全扯開,敵機的襲擊就開始了。一來就是十六架,各種類型都有。戰士們隱蔽在避彈坑裏,看到兩個機身的P—47型飛機。有些戰士就說:『「黑寡婦」來了,這是來弔孝的!』有些戰士過去對「黑寡婦」有些經驗。因爲,「黑寡婦」一來,就表示敵軍快敗了。美國的飛機狂炸一陣之後,美國兵就開始衝擊。我人民志願軍戰士們沉着準備,等敵人接近時,投出一排手榴彈,就端起刺刀,和敵人進行白刃戰。敵人平素仗恃的飛機和大砲,此時完全失掉作用,他們潰退了。參加這次戰鬥的戰士對記者說:「我們是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絕不能叫敵人反擊成功。他們是憑飛機打仗,但是,在第一綫,在近戰中,飛機根本沒有什麽用處。」衛生員趙明毅也參加了戰鬥。他拿起手榴彈就猛烈地向敵人投去。在飛機轟炸的間歇時,他又跑來跑去地搶救傷員。十一時許,一架噴氣式敵機向他俯衝而來。他這時似乎被人推了一跤,左手發麻,神經激烈地震動了一下。但是,當他清醒過來之後,他又把一個胸部中彈的戰士抬到救護所。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一個袖子冰涼僵硬,原來是左臂已經負傷,血已經結冰了。從上午六時半到十二時,敵人的十幾次「反擊」都被打退了。
   白天,戰士們堅决守住已得的陣地。夜裏;戰士們向敵人進行新的、無情的攻擊。繁星和彎月照亮積雪的山路,無數人流湧向敵人。在蒼茫的羣山中,有敵人的地方也就有我們,到處都是槍砲與喊殺的聲音。敵人的飛機焦急地在天空盤旋,用戰士們的話說,不過只是「瞎哼哼」而已。敵人的大砲在夜間也嘶啞了——無法選擇射擊目標。戰士們攜帶着輕快的自動火器,熾熱地向敵人攻擊。
   從十一月二十七日開始,我國人民志願軍逐山爭奪,把敵人壓縮到緊靠着長津湖的柳潭里。這個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擁塞着千餘敵人、百多輛汽車、二十幾輛坦克。怯懦的敵人把全部坦克開到村的周圍,作爲活動的機關槍巢和地堡,他們固守着柳潭里,等待突圍的機會。
   「突圍的機會」果然到來了。美國兵發現西南方向出現了一個「缺口」,立即拋棄全部輜重,向西南狂奔。原來這個「缺口」是人民志願軍給他們佈置好的。公路上擺着各種障礙物,路陡而滑,車行不便。從十二月一日上午十一時到二日晨二時,坐着汽車的美國侵略軍,只走了十五里。十五里處是一個迂緩多樹的山澗,志願軍某部在那裏給敵人掘好了墳墓。
   奮戰多日的人民志願軍戰士們是和敵人平行競走。戰士們常常要在沒有路的崗巒和山澗中前進。叢林撕破衣服和手臉,鮮血凍在長期未能洗濯的皮膚上。每個人都不知道跌了多少跤,渾身濕成雪團。這一切困難都阻礙不了勇士們的向前進攻。
   人民志願軍一個排趕到十五里處時,正切着敵人的汽車隊一半。戰鬥開始了,戰士們首先擊毀敵人一輛担任掩護的坦克,死坦克阻絕了狹仄的朝鮮山間的公路。敵人的汽車縱隊不得前進了。這時我們全部火力都向敵人集中射擊。敵人的汽車燃起熊熊大火。自稱建軍一百六十年的所謂「天之驕子」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部隊,立刻混亂了。敵人這時根本不敢下車,僅以超越我們戰士很遠的六〇砲和機槍盲目掃射,同時驚慌失措地狂叫起來。
   在彎月的淸白的微光中,從南方飛來三、四架敵機。地面上的美國兵立刻射出一串信號彈,表示下面是「自己人」,敵機無可奈何地飛走了。戰土們集中地向龐大的汽車隊投彈、射擊。半點鐘以後,山澗表現了眞正的靜寂。志願軍一個排英勇地擊毁了敵人三十多輛汽車,四輛坦克;擊斃美國兵二百七十多人,俘虏三十人。志願軍只有一個重傷,三□輕傷。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