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爵士音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0718
颗粒名称: 漫談「爵士音樂」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笔者对美国爵士音樂的看法。
关键词: 美国 爵士音樂 音樂

内容

金錢、女人、醇酒,這三樣是美國資產階級及其影響下的人們的生活眞諦。所謂美國的「物質文明」,其實是犧牲了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血汗,給少數人裝飾門面,供他們過奢侈淫逸的生活而已。
   美國資產階級的文化藝術也是十分浮淺的,趣味低級。從音樂方面表現人民生活的靡亂,世紀末的爵士樂,除去給人以一種肉麻的感覺外,實在尋找不出其他健美的內容來。這個,十足說明了美帝國主義文化的低下。
   無論從文化歷史,音樂歷史上來看,美國的爵士音樂是毫無可取的,是毫無地位的。我們在音樂歷史中尋找不出任何一位像貝多芬這樣偉大的音樂家是美國人。雖然美帝國主義者曾以「全世界著名的音樂家,演奏家都集中在美國」爲自豪。其實是腐朽的金錢聲音,只能產生靡亂的爵士音樂的。
   在這樣的情形下,一般美國人的音樂欣賞(古典音樂)能力非常弱他們不喜愛蕭邦,他們不了解貝多芬,華葛爾,他們只喜愛那雜亂節奏的音響爵士樂。從無綫電台廣播中,你將會接二連三的收聽到流行爵士樂歌曲,從這些淫蕩聲調的旋律中,你可以想像到油頭粉面的男人,紅唇鬈毛的女人,搖擺着腰肢,扭動着大腿在賣弄着風騷。內容千篇一律是:「我愛你」「你是我的情人」等肉麻濫調。這是十足「美國生活方式」的音樂,十足代表美國資產階級糜爛生活的音樂。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夜晚,一羣穿着晚禮服,擺着滿付尊嚴面孔的高等仕女紳士(?),坐在富麗堂皇的大廳中欣賞着音樂的演奏。如果我們說那些「高等人」在欣賞音樂,還不如說他們在賣弄服裝,以參加音樂會爲抬高他們的身價來得恰當。這就是美國的資產階級文化,也正是杜魯美國的社會。
   美國是以民主自由的國家誇耀的,但是眞正嚴肅的文藝工作者像黑人歌唱家羅伯遜,作家法斯特等都受到警察和特務分子的無理干涉和迫害,有的都進了監牢。這就是美帝戰販們所宣揚的「民主」與「自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黃廷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