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碰到的原子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9357
颗粒名称: 我所碰到的原子彈
分类号: E19
摘要: 自從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開始,到一九四五年七月底止,美機曾先後轟炸日本各大都市。
关键词: 日本 原子彈 戰爭

内容

自從原子彈投在廣鳥以後,魔鳥變成世界聞名都市之一。它本來是日本南部的一個工業城市,南面臨海,和著名的吳、廣兩軍港,相距不遠。市內工商業發達,是本州南部的文化中心,廣島文理科大學就設立在市的中心區。一九四五年我就在這個大學學習物理。
   自從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開始,到一九四五年七月底止,美機曾先後轟炸日本各大都市,可是廣島並沒有遭到嚴重的損害,當時可算做日本唯一幸福的都市。一九四五年八月五日下午九時,美機轟炸吳港,直到六日午前五時,廣島市澈夜空襲警報未除,市民通宵未眠。我們中國留學生也在防空壕內暢談了一夜,不但不怕,反覺得炸的應該。因為被炸的是日本,日本帝國主義是我們的敵人。
   八月六日早飯後又發出警戒警報。我從住處到學校,已是七點半鐘。這時警報解除,我即到實驗室中實驗X光綫結晶照像。八時十五分左右,忽見光線一閃,我以爲是電盒的鉛絲斷了。正待查看,只聽瞽的一聲,我不知不覺地仆倒在地板上。爬起一看,滿室塵土飛揚,視綫不淸,只聽得廊下有喊叫的聲音。我在烟塵迷濛中摸索着跑出室外,走進防空壕,往外一看,原來今天來時的晴爽天空,現在已變成淡黃色。這時有一日本同學也進來了。我看他身上出血,回頭看看自己,才知道我的襯衫也因皮膚出血而溼了。於是想回到住處去。走出防空壕,到街上,看見房屋坍塌,有許多受傷的人。我這時顧不得這許多,一直往東跑,跑了十幾公里。十二時許到市外一個學校。此地已暫設爲臨時救濟所。我覺得只是皮膚出血,沒有去醫治。於是離此又往東走,到山上一個人家裏住下。
   當時一般人還不知道這就是原子彈爆炸,但總覺得和普通炸彈不同。日本報上稱作新型炸彈,當地人將它稱作「皮卡鼕」,意思是「光一閃鼕一聲」。後來才知道是用鈾原子做成的原子彈,重量大約有四噸,其中鈾不過一公斤左右,約有火藥二千噸的爆破力;投下時是繫在降落傘上,在離地面數百公尺的空中爆發的。因放射綫的光、熱和震動,發出破壞力。投彈以前,天氣晴爽,以後天空淡、黃,二小時後下一陣雨。據說放射綫的效能延續到一週。這顆原子彈波及的範圍,約在半徑五公里圓週内,破壞力和爆心,愈遠愈小。在室外直接因光熱燒死的居多,在室內間接壓死的居次。另外在爆炸後市外來救助的人員因放射綫而死的也有。
   廣島在投彈以前因無警報,市民普遍的都沒到防空壕裏去,照常的在室内工作着。這天市外的學校和村民來市內的也很多。日本建築物又非常不牢固,大多數是木板房屋。街道狹小,市民沒有防空經驗,這是吃虧的原因。
   原子彈投下時,我正在文理科大學一間樓房內,離爆心一公里,沒有直接受到照射,因玻璃破片擊傷震倒。僅在二週以內感覺疲乏無力。五個月後,醫生檢查,白血球僅稍爲減少。僅注射維他命丙和荷爾蒙十幾次,健康就完全恢復了。
   自從原子彈引起世界人們的驚訝與注意後,美帝即大肆宣傳,恐嚇世人。更謠傳經過原子彈轟炸的地方,草木不生,人不生育。然而我親眼看到的事實並非如此。廣島被炸的地方,一月後地上草又出了芽,我的同學朱定裕,當時和我在一處,比我受傷還重。他在去年(一九四九)生了一個肥胖的男孩。這些事實證明美帝的無稽造謠和恐嚇,都是不値一駁。况且若在原子彈投下前,進到堅固的防空壕內,身穿白衣,投下後立刻跑到爆心十公里以外休息,就可安然無事。我是原子彈下的經驗者,現在已經回到祖國,在健壯的學習。由此可見,原子彈並不像美帝吹嘘的那樣可怕。(新華社北京十一日電,原載十一日人民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