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置之不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8557
颗粒名称: 我們不能置之不理!
并列题名: 北京工商界座談朝鮮戰局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已經快四個月了。毛主席早已昭示全人民,要進行充分的準備,來擊敗帝國主義者的任何挑釁行爲。
关键词: 美帝國主義 侵略朝鮮 毛主席

内容

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已經快四個月了。在這四個月中,杜魯門的□暴的聲明,仁川的登陸,以及美國侵略軍的越過三八綫,都沒有在中國市場上激起巨大的風浪。這就是新中國的工商界不害怕美帝國主義,相信中國人民有力量的表示。他們一直同情地關心着朝鮮人民的正義戰爭。現在美帝的侵略火焰是愈向北延燒了,工商界也更加關心戰局的發展。十月十八日,民主建國會北京分會和光明日報共同約請了若干位工商界朋友們,漫談朝鮮戰爭和與此有關的一些問題。在這次座談會中,章乃器(民建會),資耀華(上海銀行總經理),淩其峻(仁立公司經理),莫藝昌(輕工業部總務處長),湯紹遠(興業投資公司經理),于忠(京實業公司經理),陳蔭棠(大華窰業公司經理),張獻庭(釀造業),姚博岩(義聚銀號經理),淩其翰(民建會),金長佑(五十年代出版社社長),樂松生(興業投資公司董事長)等先生,都發表了意見。
   『朝鮮人民失敗了嗎?」章乃器先生以這個問題開始了他的發言。朝鮮人民軍打到洛東江的時候,少數人中發生了速勝論,美侵略軍侵越三八綫以後,又發生了悲觀論。章先生指出:「現在的悲觀論者,正是以前的速勝論者,這兩種偏向發生,都是因為沒有認識朝鮮人民戰爭的本質,乃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戰爭,這種戰爭本質上就是持久戰。」
   章先生指出朝鮮人民掌握了這一規律:「在戰爭初起的時候,朝鮮人民猛打猛進,因爲當時美李軍隊處於相對的劣勢,有被迅速驅逐下海的可能。在軍事上努力爭取這一可能,以期早日解放全部朝鮮,這是對的。但是與此同時,朝鮮人民也作了持久戰的準備,這主要表現在人民軍保存了主力這一點上面。連美帝公佈的數字也不得不承認人民軍死傷不多。而仁川登陸以後,三八綫以南的幾萬人民軍忽然不見了,那裏去了呢?是很迅速而機敏的保存並隱蔽起來了,這就是持久戰的本錢。」
   有一個偉大而切身的經驗,引導着大家對於朝鮮戰爭前途的估計,那就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中國人民是如何的窮兇極惡呢?但是,中國人民終於獲得了偉大的勝利。章乃器先生具體地對比了一下:美帝的砲火雖然比蔣介石利害一點,但美帝和李承晚的政治資本就完全不能和解放戰爭初期的蔣介石相比,大家知道,那時還有不少人對蔣介石存有幻想,美帝和李承晚在朝鮮,早已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了。况且北朝鮮解放已經五年,人民已有很好的組織和敎育,有現代化的正規軍,北朝鮮連同南朝鮮解放區都完成了土地改革,各級人民委員會都經普遍成立,是持久戰的條件。
   章先生訪問過朝鮮,他親眼看見朝鮮人民的堅决意志:「我們在朝鮮遇到的人,不論男女老幼,沒有一個不說打到底。南朝鮮人民比北朝鮮人民還更恨美帝,因為他們親身遭受了美帝侵略軍隊最野蠻的燒殺淫掠。:……朝鮮人民被日本帝國主義壓迫了幾十年,他們抵抗侵略的决心,决不下于我們中國人。」
   估計朝鮮戰爭的前途,還得記住一項重大的因素:「朝鮮人民後面有中蘇兩國人民。」
   因此,章先生結論說:「如果說朝鮮人民會最後失敗,那是一種極其庸俗的淺見。」
   資耀華先生以唇亡齒寒來比喻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關係,來表示中國人民對於朝鮮人民的關心。發言者一致擁護周總理的嚴正聲明:「我們不能置之不理」。而且事件的發展,越來越迫使我們不能不理了。章乃器先生指出美帝竟然利用日本人作戰,「這也是我們所不能忍受的。」發言者並且指出,美帝在朝鮮的侵略越擴大,日本的法西斯分子就越得勢,對於中國安全的威脅越增長。
   「我們不能置之不理」,並不是一句空話。東北的朝鮮人民回國參加祖國的獨立解放戰爭,是「種理」法。越南人民在高平的勝利,也是一理」法之一,因爲人民國家是一體。章乃器先生說:『我們不必預先告訴帝國主義怎樣「理」法,不必自縛手足』。
   那麽,世界大戰的危機如何呢?大家的談鋒轉到這一個問題上。從全面來看,以美帝爲首的侵略集團表面上是窮兇極惡,實際上是心手不應的,即所謂外强中乾。資耀華、張獻庭先生都指出:要打仗的只有華爾街的獨佔資本家,美國人民對於侵略戰爭毫無興趣,並且害怕戰爭,反對戰爭。
   淩其翰先生提供了最近的具體的事實:侵略戰爭發生後,美國政府通知在二次大戰中服役過的三千個醫生,請他們再度應徵,但是結果只有二百多人回了信,其中只有十幾個人表示願意再度服役。張獻庭先生在發言中嘲笑侵略集團的貌合神離。章乃器先生更指出侵略集團的顧比失彼:法國報紙描寫仁川登陸,規模之大好像僅次於諾曼第,「足可耗盡一個大國的資源」。這表現英法反動統治階級的憂慮,他們担心朝鮮戰爭會減弱美帝以及整個帝國主義陣營在西歐的軍事力量。因此,從世界全局來看,以美帝為首的侵略陣營是並不可怕的,它們內部的弱點和困難是太多了。
   但我們的工商界對於美帝的瘋狂性,都有充分的警惕。張獻庭先生指出:「不按國際慣例,不顧憲法規定,美帝忽然盜用聯合國的名義,在朝鮮打起了侵略戰爭,這說明美帝已經瘋狂到了什麽程度。」在瘋子面前,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有所提防。
   于忠先生說:「近代中國的對外戰爭,中國都是沒有準備,帝國主義來幾隻兵艦,就在中國登陸了。新中國絕對不能允許再有這種事情。帝國主義得寸進尺,不受打擊,不會回頭。」金長佑先生也强調指出必須提高警惕以及進行準備的重要性。
   毛主席早已昭示全人民,要進行充分的準備,來擊敗帝國主義者的任何挑釁行爲。
   湯紹遠先生借用一中間路綫」的名詞來指出一種糊塗的思想:「工商界中害怕的人很少,但少數人中存在着中間路綫的看法,這比害怕還可怕。他們以爲我們快進聯合國了,一切到聯合國去談吧這樣就容易被帝國主義麻醉。美帝如果玩一個花樣,在朝鮮某處停頓下來,大家一鬆勁,認為沒有事了,這才可怕。我們淪陷區住過,以我的經驗說,和侵略者沒有妥協。」他的話引起陳蔭棠先生的共鳴:「我們要鞏固思想,充分準備,反抗侵略戰爭。」淩其峻先生也有相似的看法:「美帝的企圖是打朝鮮,鬥蘇聯,孤立中國。我們切不可上當。」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和平陣營也是不可分割的。
   章乃器先生最後說的幾句話,可以代表整個座談會的精神:「我們愛好和平,但不怕美帝發動侵略戰爭。怕美帝就是招惹戰爭。我們不怕用武力反抗侵略戰爭。」
   (北京光明日報承佩記)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