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奇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5791
颗粒名称: 藝術的奇葩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也是世界勞動人民的勝利,它相對地說明了世界帝國主義的巨大慘敗。
关键词: 中國 人民 農民 鬥爭

内容

有這樣一部片子,它通過了鮮明的藝術形象,吿訴我們中國人民怎樣運用各種各樣的戰鬥方式來進行解放自己的戰鬥,又終於通過怎樣的辛勤努力,締造了人民政權的新中國。這是一部中國現代史的縮寫,是典型地反映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藝術奇葩。
   我特別喜愛這麽一些鏡頭:
   畫面上出現了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村,一些普通的農民,一個普通的農家;在這裏,什麽戰鬥氣息也看不出來。但敵人來襲了,在幾聲口哨、一個暗號下,走來了一個普通的農婦,揭起了一個普通的鍋灶,從鍋灶下出現了一個隧道出口,那些看來很普通的農民,就背起了槍械,穿過隧道,直搗敵人的後方,向來襲的敵人進行襲擊。
   寥寥幾個畫面,很眞實地烘托出北中國人民的鬥爭生活的面貌。它說明了,在中國,每一個普通的農民,都會在殘酷的反動統治迫害下,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變成人民的戰士。蔣匪幫的一舉一動,都逃不了人民的耳目,他們無時無刻不在人民戰士的包圍中。美帝給予其奴才蔣介石的大批武器,就是這樣落人中國人民戰士的手中的;蔣介石就是這樣成爲「輸送大隊長」的;中國人民的武裝力量,就是通過這樣的艱苦鬥爭而逐漸成長起來的。
   畫面也告訴我們:中國人民解脫了束縛自身的鐐銬,堅强地站起來了,在狂歡的中國國土上,也有很不愉快的地方——緊閉着雙門的北京東交民巷前美國駐華大使舘。是的,「此房爲美國所有」,但中國人民會由於這些大廈而喚起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一切侵略行爲的記憶的。
   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也是世界勞動人民的勝利,它相對地說明了世界帝國主義的巨大慘敗。
   ·卜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卜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