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牌價改制原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5219
颗粒名称: 外匯牌價改制原因
并列题名: 買入與賣出差價為千分之十適應世界習慣免除計算麻煩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頃指示中國銀行,自九月二十八日起,將外匯牌價由過去買賣同一牌價改變爲買賣差價制度。
关键词: 制度 差價 銀行

内容

(新華社北京二十八日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頃指示中國銀行,自九月二十八日起,將外匯牌價由過去買賣同一牌價(各收千分之五手續費)改變爲買賣差價制度。改變制度後的外匯牌價埃按千分之十的差價訂出買入價和賣出價,其中美匯買入價爲三一、〇〇〇元,賣出價爲三一、三二〇元;港滙買入價為四、七五〇元,賣出價爲四、七九〇元;英匯買入價七八、二一〇元,賣出價為七八、九九〇元。
   關於此次改變牌價制度的原因,據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負責人稱:過去外滙牌價始終實行一個牌價制度,買進賣出都依此進行但為照顧外滙指定銀行的必要開支和進出口商人的負担起見,酌收若干手續費。開始時,一般訂爲千分之十,今年三、四月物價穩定後,手續費又降為千分之五,比較國民黨反動政府時代千分之二十五到二十六的差價低了許多,充分地照顧到了進出口貿易,而在僑匯上,不僅一直不收分文手續費,而且在牌價較低時,曾另訂僑匯優待牌價。但此項辦法實行以來,仍有一部分人不甚習慣,而要求實行買進賣出兩個牌價,並取消手續費辦法。這一方面因爲世界各國(包括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習慣都分開買進賣出兩個牌價;另一方面也可以免除計算手續上的麻煩。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順應此項要求,决定自九月二十八日起改為買賣差價制度,至於對僑匯,則仍然不收手續費用。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