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路貨運增加看:經濟情况好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3454
颗粒名称: 從鐵路貨運增加看:經濟情况好轉
并列题名: 江南已秋收城鄕交流頻繁尤以粮穀紗布水泥等為多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由於整個經濟情况開始好轉,促進物資交流,上海鐵路管理局商貨運量逐漸增加。
关键词: 上海 物資 經濟

内容

(上海九日訊)由於整個經濟情况開始好轉,促進物資交流,上海鐵路管理局商貨運量逐漸增加,八月份雖因南京輪渡棧橋損壞,及衡陽路局綫路堵塞限制接車,影響了正常的運輸工作,但所屬上海、杭州、南昌三分局貨運量,仍比七月份運量增加了百分之八點四六,七月份運量爲二十二萬餘噸,八月份增加到二十六萬餘噸。
   貨物種類中運量增加最多的是糧穀、紗布、水泥和一般輕工業品,因江南已經秋收,新穀登場,八月份糧穀運量達六萬九千噸,比七月份五萬一千噸增加了約百分之三十。水泥八月份運量一萬一千四百噸,比七月份七千五百噸增加了約百分之三十,紗布八月份運量七千四百噸,比七月份三千一百噸增加了約百分之一百。這些數字增加的趨勢,反映了新中國建設工作的開展,物價穩定,農村購買力逐漸蘇復,整個經濟情况趨向好轉的新氣象。特別是零担貨物,八月份運量二萬七千五百噸,比七月份運量一萬九千噸增加了約百分之四十,其中大都是燈泡、熱水瓶之類的一般輕工業品,說明工商業公私關係調整後,在政府公私兼顧的正確政策下,一般中小城市的經濟情况亦趨於活潑。
   除了整個的經濟情况好轉一原因之外,鐵路本身調整了運價,自八月份起減低百分之十一强,重行合理劃分貨等爲三十級,對促進物資交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上海路局貨運現在逐漸步入旺季。隨着貨運量的上升,客運人數也在繼續增加,八月份上海、杭州、南昌三分局客運人數達二百一十萬人,比七月份旅客一百八十萬人增加了百分之十五點六七,按過去經驗,客運人數增減一向和貨運量成正比,旅客人數增加,這和整個經濟情况好轉也是有很大關聯的。現路局已經作了必要的準備和部署,積極迎接已經到來的旺季運輸任務。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上海鐵路管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杭州、南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