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溪、宋西陵:從盲目生產到計劃生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2235
颗粒名称: 郭少溪、宋西陵:從盲目生產到計劃生產
并列题名: 記天津火柴工業的調整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6月全國火柴工業會議以後,天津火柴業出現了一個新局面:一年多的盲目生產宣告結束,開始實現了爭取產銷平衡的計劃生產。
关键词: 天津市 火柴业 工业生产

内容

今年六月全國火柴工業會議以後,天津火柴業出現了一個新局面:一年多的盲目生產宣告結束,開始實現了爭取產銷平衡的計劃生產。這對於天津火柴業,對於天津整個工業領域來說,確是一個很大的轉變。這個轉變是經過了一些痛苦和困難的。
   天津火柴業的歷史相當悠久,生產設備也較齊全,是輕工業中重要的工業之一。據統計,一九四八年該業共十六家,主要生產設備(排梗機)有一百八十四台,年產最高量(以每日十小時工作計)爲十九萬八千七百二十箱,但當時僅發揮了生產能力的百分之二十一。解放後,由於城鄉關係溝通,火柴的銷路一時暢旺,該業又迅速增加八廠,產量逐月激增;遂形成生產過剩現象。因此,當火柴的銷路漸漸正常的時候,這種盲目生產便開始出現了危機,從去年五月份起,火柴滯銷,利率迅速下降。如丹華的玉手火柴,三月份每箱利率折小米一千六百斤,進入五月份,則僅能折小米五百斤。繼之,東北火柴入關,天津火柴在冀東的市場幾全部喪失。十月以後,情况更加嚴重,十一月到今年四、五月,每箱火柴的市價則經常賠累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此時,大部工廠都處在停工、半停工狀態,今年五月份該業成品積壓高達兩萬餘箱。各廠因負債累累,(丹華一廠,即負債十億多)競相壓低價格,出售產品,致使整個火柴工業呈顯着嚴重的不景氣的現象。這時候,爲了改善這種局面,政府也曾作過不少努力。譬如貸款扶持,幫忙推銷等。工人也自動減薪,資方減省開支,然而並沒有,也不可能扭轉因盲目生產而帶來的整個行業的根本困難。
   今年六月全國火柴工業會議,給天津火柴業帶來了喜訊。當時停工的工廠都紛作復工之計,很多廠的經理還親自跑到北京去打聽會議的消息。然而,他們仍存在着許多不現實的想法,對調整火柴業必須克服生產過剩與糾正盲目生產的認識不够,因此,當全國火柴工業會議决定津市月產量四千一百四十箱的時候,許多人都表示有些不安,因爲生產數量的限制,使具體分配產量遇到很大困難。在火柴業十餘次的產量分配會議上,爭論相當激烈,但在,公私兼顧、扶助進步、照顧全面、照顧歷史」的原則下,終於獲得了圓滿的解决。最後確定中華、丹華、自立等八家應予分配生產任務。博愛、大利等八廠不應分配生產任務。但另根據具體情况協議並批准了博愛、大利、信誠、福生、華北等五廠,可以保留其今後生產的資格。對於不分配生產任務的工廠,由同業收買其所存有的原料,幫助其轉業。在具體分配生產數字上也經過了相當時間的協商過程,私營廠希望多分些產量,單純强調了「大照顧小」、「公照顧私」的要求,提出公營中華火柴廠獲總生產任務的四分之二,丹華獲四分之一,其餘萬利、大華等六廠獲四分之一的產量的意見。如此,則相差懸殊,有失分配原則。經同業再三磋商,才决定了月產量。其中中華火柴廠月產量僅及今年一月至五月平均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三點一三,其他各廠,特別是私營小廠分配百分比都較大,津華火柴廠分得月產量已達原產量的百分之九十三點零二。
   隨着生產任務的合理分配,火柴業又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獲得了某些改進。爲解决產銷中的困難,已協議組織了產銷聯營委員會,以執行檢查成品、協議售價、共同採購主要原料的任務。爲確保生產額(不超額、不差額)以及原料、成品規格等,又訂立了生產公約。爲銷售存貨,確定了存貨議價辦法,並由有存貨各廠成立議價委員會。最後,特別重要的是:各廠都積極進行了整頓經營管理的工作。各廠根據調整生產的需要,在勞資民主協商下,適當的安置了因調整生產而失業的職工。如公營中華除將五十九名職工介紹轉業或調廠工作外,對必須裁減的四三〇名工人,由廠方給以幫助,離職入訓練班。丹華火柴廠被裁減的一百三十四人,資方按本市人民政府公佈的勞資關係暫行處理辦法及該廠實際情况,發給了相當一個半月至三個月工資的遣散費。大部分工人在輕工業工會的協助下,均前往失業工人救濟委員會登記,根據七月下旬統計,已有二十餘人獲得以工代賑的救濟。其次,各廠並開始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如萬利火柴廠的定量、定質、定料、定員四項工作,已接近完成;丹華已廢除舊的不合理的檢查制度準備成立由勞資雙方組成的生產檢查委員會,其他各廠也紛訂生產公約。職工們則仍舊本着勤奮生產的精神,爲澈底執行計劃生產而努力。
   由於各廠嚴格遵守了「不差額、不超額」的生產公約,今後全業四千一百四十箱的生產任務,在全業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領導下,將能有計劃的生產起來,並將逐漸走可生產標準化。
   由於全業生產的調整克服了盲目生産的情况,目前存貨漸少,市面實銷量日增,滯銷現象已逐漸轉變,產銷逐漸接近平衡。計劃生產的結果,火柴的價格也趨向合理了,根據最近的情况,硫化磷火柴的賣價和成本漸趨一致,安全火柴的市價並能獲利。這樣不少工廠已逐漸償還外債(如丹華、萬利),各廠產銷均已接近平衛;並紛紛購買大批原料。計劃生產,爲天津火柴業帶來了新生。現在一般資方都相信,秋收後,火柴業的銷路將會更好。(轉載天津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