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農村才能促進工商業發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9516
颗粒名称: 什麼樣的農村才能促進工商業發展?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0年7月28日,中國的農村,過去幾千年都是被封建的土地制度所統治和束縛着。
关键词: 農村 封建 土地制度

内容

中國的農村,過去幾千年都是被封建的土地制度所統治和束縛着。在這樣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下,封建地主階級,一方面他們自己不參加生產勞動,而他們從農民身上榨取來的財富,除了供他們自己奢華生活的消費以外,就拿來放高利貸、兼併土地,甚至把金銀埋在地下(當然現在土改也不追挖地主的這些底財),而並不是拿來發展社會生產、投資工商業。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壓榨下,廣大農民終年在土地上辛苦耕作而不得溫飽,他們連維持生活所必需的資料——糧食都沒有,更談不到使用和享受其他生活所必需的工業產品,他們沒有力量去購買即令對他們生活所必需的這些工業品(如布、鹽、洋火、肥皂等等)。因爲他們在不屬於自己的土地上進行耕作,而耕作所得的收穫物又大部被地主拿走,所以他們生產情緒很低落,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和生產力不能發揮,他們更不願也不可能改進耕作(包括購置農具、肥料、種籽等),擴大再生產,他們也沒有能力去進行其他有助於工商業發展的農副業生產因而他們不能更多更好的供給城市工業以必需的原料。
   這就是說,一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農村,一個地主階級壓迫盤剝下的農村,一個廣大農民在封建土地制度的壓榨下不能積極發展農業和副業生產的農民,一個農民貧困到完全失掉購買力的農村,就根本妨礙和束縛了工商業的發展就使得工業發展沒有主要的原料的供給和產品推銷的市場,比如說,農民窮得連糙米都沒有吃的了,他那裏有錢去買布來製換新衣呢?那裏還顧得上吃細米、機器麵呢?那裏還顧得上吃油吃鹽呢?因而織布工廠、碾米、磨麵等工業的發展就受到很大限制比如許多地方的貧苦農民,甚至窮到連十七八歲的姑娘都沒有褲子穿的時候,他那裏有錢去買肥皂呢?當許多農民因沒錢買火柴而用打火石取火的時候,你開辦火柴廠:生產大批的火柴,去賣給誰呢?如果農民沒有土地種棉花種甘蔗、種菸葉,那麽紡織工業、製糖業,捲烟業靠什麽進行生產呢?任何一個懂道理的人,任何一個注意了解實際情况的人,都應該承認,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度是我國工業化的基本障礙,是社會發展、國家富强的主要阻力,是工商業不能發展的根本原因。所以人民政協共同綱領第廿七條明確規定了:「土地改革爲發展生產力和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第一章就規定了:「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爲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