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差不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8657
颗粒名称: 打倒「差不多」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一九五〇年七月十八日当代日报登载的反对“差不多主义”的文章。
关键词: 机关 粮食 干部

内容

一天,在飯堂裏吃飯,我偶然問一位管理伙食的同志:『咱們吃的饃,是不是「八一麵」?」他說:『不是。』我又問:『爲什麽不吃「八一麵」?』他說:「每百斤麥子換普通粉七十一斤、換一八一麵」七十五斤,兩樣都差不了好多。』
   第二天開飯時,有一位別的機關的同志來吃客飯因爲我們很慣熟我就隨便問他:『你們吃的是不是「八一麵」?」他說:『不知道。』我指着正在吃的饃問他:『比這個怎麽樣?』他說:『差不多。』
   今天這個「差不多」,和昨天那個一差不了好多」,內容可能是完全一樣的。這兩次不約而同的回答,使我想起了今年三月二十四日中央政府政務院第二十五次政務會議通過的改變粮食加工標準、增加食用粮食的决定,曾經通令全國一製作標準米麵,定名九二米、八一麵。」一節約可能節約的粮食,以減少粮食供應的困難。」並作出「約約計算:如果全國各地方各城市一律不製精白米和頭等麵粉,人人只吃九二米和八一麵,則全國全年至少可節約粮食八億市斤。」
   是不是眞個「差不多」呢?拿七十五斤和七十一斤相比,僅差四斤,好像沒有什麽了不起。不過,拿四斤和八億斤比較一下呢?問題自然很明白。
   第三天,有個劇團演戲,入場劵上清楚地印着:「時間——下午六時半」。事前我□顧慮到一般不大遵守時間的慣例,趕七時才到劇場了當時場子裏已經有。七成人。拿一所戲院普通有一千個座位估計,就是說□七百個人已經到場了。但,舞台上還是冷淸清的,絲毫沒有動靜,一秒兩秒,一分兩分,一直等到七時四十分,才開始。
   爲什麽要消磨這些時間呢?沒有見當事人有所申明,也沒有見觀衆有什麽反映,於是使我猜想到,也許又是那個一差不多」的思想在作怪。如果拿六時半和七時四十分相比,相差不過七十分鐘,好像沒有什麽了不起。可是,把七百個人,每人空空等待七十分鐘的時間加起來呢,就是四萬九千分鐘,就是八百多小時,就是三十多天的時期!
   是不是眞個「差不多呢?具體算一算,就十分明顯了。
   由於接二連三地發見這些事實,使我聯想到要是進一步提到思想高度,這種一差不多」的影響,絕不是一些平常小事。
   如前幾天本市演映的蘇聯影片「詩人萊尼斯」,當這位勞動人民的詩人被反動派所拘捕,並要進行審判時,他的愛人為了營救他、特地聘了一位律師替他辯護。在資產階級的法庭上,通過律師的口齒,把這位革命詩人變成了一位中間的天眞的、與暴風雨時代毫無關係的人物。從萊尼期的愛人和律師那面來估量:第一救他脫離了牢獄;第二、他還可以照舊作詩;第三、可以和愛人照常進行戀愛。看起來好像是「差不多」的。但是萊尼期却駁斥了這種無恥的辯護,毫不屈服,把法庭變作講壇朗誦了他維護正義的詩篇,寗願接受流放的刑罰,不向敵人低頭,不作違反人民利益的「瓦全」。這是愛人和律師的一差不多」對呢?還是萊尼斯的堅持原則和氣節對呢?
   「差不多」這種細菌所散佈的毒害,不僅是在物質和時間上,對於思想的腐蝕作用,同樣是可怕的!我們應當建立嚴肅的態度和作風打倒那些似是而非、游離混淆含糊迷亂的「差不多」!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季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