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實行土改法能解放農村生產力和發展農業生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8286
颗粒名称: 為什麽實行土改法能解放農村生產力和發展農業生產?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0年7月14日,当代日报登载了為什麽實行土改法能解放農村生產力和發展農業生產。
关键词: 土改 農村 農業

内容

土地改革,廢除了原有的封建剝削制度,才能把農村生產力解放出來。因爲,第一、只有根本消滅了這種剝削關係,才能生產成果全部歸生產者所有。只有這樣,原先被地主階級靡費於寄生性消耗的那部分財富,和轉用於兼併土地和擴大剝削的另部份財富,才會一部分變成了改善農民生活的財源,另一部分轉爲發展生產資金。也只有這樣,原先地主階級用於高利盤剝、商業榨取、擴大地權等那部分資金,才會分散保有在直接生產者手裏,一變其從前摧殘生產力的性質,而成爲發展生產力的因素。這樣,從資金方面來說,農村生產力確實獲得解放了。第二、只有在生產成果全部為農民所有的時候,農民才有興趣來改進生產技術,農民才有能力來改進生產技術。這樣,從技術方面來說,農村生產力也不難獲得解放。第三、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佔農村大部人口的貧農、僱農,得到了照顧,從前落空的勞動力,現在獲得了施力對象——土地。這樣,從勞力方面來說,農村生產力不是又從束綢中解放了出來?
   生產成果,全部歸爲農民所有以後,原爲地主浪費了的資金,或是被地主運用於反作用方面的資金。現在都掌握在農民手裏,變爲改善農民生活或發展農業生產的資金了;農民對生產技術的改進,已感有極大的興趣,並且□漸具備了推動這種改進的經濟能力了;農村的勞動力和施力對象——土地,已建立起了相適應的聯系,勞動力不愁有力無用處了。這樣,農村的勞動力,技術和資金,非特已有了適當的配合,並且都已轉變爲生產的積極因素。他們已不再是剩餘的勞動力,不改進的技術,或具有反作用的因素了。也就是說農村生產力是獲得解放了。在這種情形下,農業生產的能獲得眞正發展,大致可以說是不會成問題的。
   這時候,農業生產的發展,就建立在農村勞動力充分利用的基礎上面;就建立在農業生產技術改進的基礎上面;同時也就建立在農業資金積極運用的基礎上面。農業生產發展的表現,第一、爲生產情緒和生產熱忱的提高;第二、爲工具、土壤、種籽、肥料等生產條件的改善;第三、爲耕種土地面積的擴大;第四、爲農產品收穫量的增加。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