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人民的剛健感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7526
颗粒名称: 勞動人民的剛健感情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用举例的手法来论述勞動人民的剛健感情。
关键词: 勞動 人民 感情

内容

在民間文學中,我們體驗到勞動人民是剛健的。剛健是表示存在的力量,如果沒有剛健之氣,那種存在是多餘的。從最古的例子看起,書經中引有一首夏諺:「時日曷喪,予及女偕亡!」標明了人民大衆對於兇暴的專制統治者有着不可遏止的仇恨。高歌「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的幫閒文人,和他們一比較起來,顯得多麽懦怯和無恥!人民大眾是大胆的暴露,勇敢的歌唱,氣魄是雄偉的,意志是剛强的。再談到戀愛方面吧,唐宋的文人學士們往往把那詩寫成「無題」。像李商隱的「錦瑟」一詩吧,爲它所表現的內容後人不知打了多少筆墨官司,還沒有一個定論。他們扭扭揑揑,吞吞吐吐,想說又不敢說,被封建道德搞得烏烟瘴氣。但在民間却不如此,情感表現得非常健康,絕不矯揉造作。上自詩經中的民歌:「子惠思我,蹇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要愛我,就過河來吧;你不愛我,難道我就愛不上別人嗎,你這個佻皮的男孩子呀!)態度多麽乾脆:不像有閒階級的少爺小姐們,愛不上就害相思病,甚至做出「我失戀了,悲哀呀,悲哀呀」的肉麻詩來。在現在的民間有着這樣理直氣壯的民謠:「媽呀!我今年十八歲!人家都用花轎抬,我爲什麽還不用馬車拉?」女大當嫁,戀愛是每個人應該有的權利,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女孩子,那一個有勇氣說出這種話來?她們怯弱,根本就沒有突破封建道德的勇氣。民間還有着這樣的民謠:「不怕死,怕死之人莫偸連(戀愛),砍頭好比風吹帽,坐牢好比遊花園。」爲了扭斷舊禮教的枷鎖,他們不怕困難,這種情感顯得多強烈和有力,從古以來那一個文人學士的作品能表現出來?封建道德只講名分,不講道理,他們的看法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而勞動的人民有這樣的諺語:「孫子有理打太公」,就表明是講道理的。封建道德是「好死不如歹活」,而勞動人民的看法是「桑木扁担,寗斷不彎」;封建道德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而勞動人民的諺語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封建道德主張奴隸要溫馴屈服,而勞動人民的諺語是「挑草賣柴,不跟人家做小」(姨太太)和「叫化子門前有三尺硬地」,他們「人窮志不窮」,他們的人格是不能讓人糟塌的。在民間傳說中有夸父追日的傳說,夸父要和太陽賽跑,結果渴死了。依照封建的萎靡觀點看,瞧不起他,以為他目不量力。然而,我們現在看來,恰巧相反,認爲他可以比美希臘神話中的普洛米修士。這是對於自然力不屈服的表示,這是一個偉大的悲劇。夸父的死,是悲壯的死,而不是屈服的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