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市繁榮了徽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6355
颗粒名称: 茶市繁榮了徽州
并列题名: 人民幣下鄉建立了信譽城市工商業也已見好轉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50年6月,当代日报刊登“茶市繁榮了徽州”。
关键词: 歙縣 茶市 繁榮

内容

(本報歙縣訊)歙縣人民由於受反動政府十多年來通貨膨脹的沉痛敎訓,對於紙幣失去了信心,人民幣初來時,大家還是用同樣的眼光來看待。因此在南鄕山裏一帶的農民,到了去年年底還沒看到人民幣是個什麽樣子。
   今年春季產茶地區得到政府扶助,發放了茶貸,照實物折價,不少的人民幣初次下鄕,產茶區的人民普遍都得到了人民幣。茶葉上市以後,中茶公司、合作社、土產公司及私營茶商又帶了大批人民幣到山裏去收購茶葉,產茶地區一時人民幣多了起来,每個人手裏都掌握有不少,所以物物交換的那種買賣方式無形中便消失了。在黃山、大洲源、街口這些地方,也因為茶市季節,熱鬧了起來。自茶市以來,歙縣各個角落都流通了人民幣,幷且對人民幣已樹立了堅定的信仰,這就是物價平穩,所給與他們的信心。有的人說:「十多年来物價沒有一天穩定過,現在居然平穩了,這眞不容易啊!」勞動人民所收獲的工薪和鄕村土產賣出去所換來的人民幣,也敢放在家裏過夜和儲蓄了。人民銀行歙縣支行的儲蓄存款也一天一天多了起来。
   由於城鄉物資交流,使城市的市面也開始好轉。農民又帶着人民幣進城來買生活必需品,每一爿店的生意都增加了一倍到二倍,農村的用品及粮食等貨色的銷路大爲增加。現在糧食公司每日都是擠滿了買客,平均每日所銷的數目都在五十石大米以上,米市場的生意同樣仍舊很好。雜貨店的生意,都是適合農村的東西比較多,所以茶市一來更外繁榮,志合、怡茂等較大的雜貨店,在茶市以前每日平均所售貨物不到五十萬元,現在每日增加到一百萬元以上。允和、新光繳染廠每日的主顧比以前大減價的日子還要擁擠,這都是人民幣下鄉和工商業面向農村以後的新氣象。(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