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昨續分組討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6335
颗粒名称: 政協昨續分組討論
并列题名: 出席政協工商業及工會代表受勞動部邀請座談勞資關係、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50年6月人民政協第一届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繼續進行分組討論。
关键词: 中央人民政府 人民工作 會議

内容

(新華社北京二十日電)人民政協第一届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今日繼續進行分組討論。
   (新華社北京十九日電)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十八日邀請此次出席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届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工商業者代表和工會代表、勞動模範舉行座談會。到會代表四十餘人。大家交換了各地勞資協商會議的情况與經驗,一致認爲勞資協商會議在克服目前困難、維持生產與發展生產上起了很大作用,使勞資關係獲得了很大改善。座談會對解僱問題及目前勞資關係上的其他問題也交換了意見。人民政協全國委會十七日大會上的發言
   李濟深發言
   民革决爲實現決議而奮鬥
   並感謝毛主席及中共領導
   (新華社北京二十日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在人民政協第一届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十七日的大會上的發言,全文如下: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先生:
   聽了中央人民政府各位首長關於土改、財經、政治、軍事、文教、法院工作的報吿,我們非常興書。自去年人民政協第一届全體會議以來,中央人民政府致力於共同綱領之實現,在軍事、政治、外交、財經等工作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軍事上,人民解放軍經過大陸和海洋上的作戰,解放了除西藏、台灣及其他少數島嶼外的全部國土,粉碎了敵人的海空封鎖,肅清了土匪特務的騷擾;在外交上,建立了與蘇聯和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友好外交關係,締結了中蘇兩大國家的同盟友好互助條約,壯大了國際人民民主陣營,强固了世界和平民主堡壘:在財經工作上,穩定了十數年來波動不息的物價,使國家財政收支接近平衡,統一了國家財經工作的管理、保證了物資的調節供應,戰勝了一向認爲不可戰勝的災荒,在短期内有了這樣巨大的施政成績,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奇蹟。尤其是土地改革的艱鉅工作,中央人民政府在掌握原則、結合生產、穩步前進的方針之下大力推行。現在,全中國已約有農業人口一億四千五百萬的地區,完成了土改,約有一億農業人口的地區,亦將在今年冬季完成土改,並準備在兩年到三年之內,基本上完成全國的土地改革,只要我們在兩三年內,能够完成了這個革命中最基本的歷史任務,我們就有了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有利條件,新民主主義建設就有了勝利的保證。
   由於軍事勝利的急速的發展,新區的擴大,幹部不够支配和缺乏經驗以及不得不任用相當數量的舊公務人員,徵粮徵稅在某些地區,不免發生若干偏差,這是歷史大變革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但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都能注意加以糾正。同時,在政府大力推行穩定物價,平衡收支,統一國家財經工作之際,亦有少數工商業不免感受若干困難,但這些困難是國家財政經濟走向健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難,正如毛主席所指示,是勝利中的困難,是暫時的困難,中央人民政府是有信心,有辦法去克服這些困難,而且正以全力克服這些困難的。
   我願在這裏敬告新區的同胞們: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障礙了人民的中國走上工業化現代化的前程,我們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民主統一戰綫的每一參加單位,都以最大的决心,來完成土地改革這一歷史任務。各級人民政府在政策執行中如有發生偏差,我們當根據事實的調查研究,立即加以糾正;如有立意阻撓或陽奉陰違反抗土改法令者,我們亦毫不留情地加以鎭壓懲處!
   我又願在這裏敬告城市的工商業者們:調整公私企業,實現公私兼顧、勞資兩利政策,是中央人民政府在物價穩定後正以全力推行的重點工作。凡非爲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服務而爲我們國家和人民服務的工商企業,政府都將盡力加以保障或扶助。但不遵行政府法令,仍肆其投機倒把、破壞金融、搗亂市場、流毒社會的所謂工商業者,亦必予以應得之懲處!
   聽到劉少奇副主席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草案的提出,覺得這正是適合全國人民的要求的。陳雲副總理薄一波部長報告中提出的調整工商業,調整稅收,精簡節約,減輕人民負担等等辦法,也是適合全國人民的要求的。在外交方面,周恩來總理所報告的關於這八個月來執行共同綱領第七章所規定的外交政策的經過,我們是無條件的擁護的,我謹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向全會建議,接受財經、外交、及土地改革等各方面的報告,建議政府,採擇實行。我更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對於毛主席及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與愛戴,並號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全體同志為全會决議的實現而奮鬥到底。
   張瀾發言
   土改法案含有寬大精神
   保存富農政策適合環境
   (新華社北京二十日電)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在人民政協第一届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十七日的大會上的發言,全文如下:主席、諸位委員、諸位同志:
   在幾天的會議中,我們聽到了中央人民政府許多位負責同志的報告。從這些報告中,我們知道,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這短短的八個月中,我們的國家,確確實實有了很大的進步。人民政府的工作,表現了具體的成績。今天人民解放戰爭,在大陸上已基本的結束了。今天中國,在財政經濟上已經有了統一管理和統一領導的制度。我們制止了通貨膨脹,我們穩定了物價,我們做了救濟災民和失業工人的工作。我們與蘇聯,各新民主主義國家,及若干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今天我們可以拿具體事實證明給全世界看,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站住了。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已經穩固了!這是中國全體人民最歡迎的並且最擁護的一種成績。今天我們有這樣良好的成績、我相信到會各位委員,和中國的全體人民,都有一個同樣的感想,那就是我們應該感謝偉大的毛主席的領導,我們應該感謝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在這次會議中,聽完了各項報告以後,我們還要討論政府今後的工作計劃。在這方面,毛主席在開會詞中已經指示了我們,「土地改革問題,是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關於這個議題,領導的共產黨已經提出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草案」。劉少奇副主席已經向大會做過了一次一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我今天願代表中國民主同盟對這個問題供獻一點簡單的意見。
   毫無疑義,土地改革,是今天中國人民完成革命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同時亦是中國人民起手建設一個現代化、工業化的新國家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我們革命目的之一,是消滅中國的封建制度。中國過去的土地制度,是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這個地主階級,在中國有了幾千年的統治歷史。這等於說,這個地主階級,在中國有了幾千年的罪惡。這個制度的存在,眞是中國一切封建思想和一切封建制度的基礎。打倒地主階級,廢除地主階級、消滅地主階級,掘了地主階級的根,這才眞是中國人民澈底的革命,剷除了中國幾千年封建制度的根基,才奠定了中國人民眞自由、眞平等、眞民主的永遠的基礎。
   對這次中國共產黨提出來的土地改革法草案,我們認定有兩個重要的特點,應事先特別喚起中國人民注意的。第一,這個草案一方面要堅决的澈底的廢除地主階級,同時却保留了地主個人從勞動中改造自己,使地主個人有一個做新人的機會。根據這個草案,將來實行土地改革時,只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及其在鄕村中多餘的房屋,多餘的粮食,並不沒收地主的其他財産。政府並且仍分給地主一份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這說明這個新草案與以往的土地法大綱比較起來,實在有了寬大的精神。
   第二,這個草案明確規定「保存富農經濟,不動富農的土地財産。」這完全是土改上的一個重要决定。這次土改時,政府一定要切實執行這個决定。對這點毛主席指示得十分清楚。中國今天的革命已經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今天中國的環境,已經和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的環境不同了。今天是戰爭漸次結束的時期。今天是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况基本好轉的時期。新環境中要有這個新的决定來解决問題。正如毛主席所指示,今天實行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可以早日恢復農村經濟,可以增加農村生產,可以爲國家工業化開闢道路。也可以利於孤立地主,中立富農,保護中農和小土地出租者。
   我今天代表中國民主同盟表示完全擁護這個土地改革法草案。我們不只要使他成為人民政府土地改革的正式法案,並且要號召全體盟員和全國人民來擁護這個新的法案。使他能够圓滿的完成中國土地改革的任務:
   最後,今天我還向全國人民,向新解放區的人民,特別向西南區的人民說幾句話。近來在新解放區,特別在解放較晚的西南區。常常聽到「人民負担過重無法生存」的叫囂。在我看來,這種叫囂的來源,主要的是帝國主義和蔣匪幇殘餘挑撥離間的陰謀。其次,這種叫囂是大部分來自地主階級。對這種反動惡意的叫囂,應該加以警惕,並且不要輕於置信。
   同時,我還要指出在這個革命時期中,般人民暫時負担稍重,亦是事實。人民政府是中國人民的政府,也就是向人民負責的政府。今天毛主席正在領導政府努力爭取財政經濟狀况的基本好轉,希望能够漸次做到減輕人民的負担。舉個實例來說,今年夏徵總額不超過夏徵正產物百分之十三,這比較去年秋徵稅率已減少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七。這一個例子,就說明今天的政府,是正在努力減輕人民負担的負責政府。
   不過我們相信人民也一定瞭解,今天政府負有許多重大的責任。台灣西藏必須解放。幾百萬公家人員必須供給。經濟上重點恢復的工作必須進行。對帝國主義可能的侵略必須警惕,並鞏固我們的國防。人民政府旣負了這樣重大的責任,當然就要暫時的加重了人民的負担。
   我們毛主席指示得明白,要中國財政經濟的根本好轉,還要三年左右的時間。根據這半年來人民政府在財政方面具體成績的表現,我們相信偉大的毛主席,一定能够領導中國人民,克服革命勝利中的財經方面暫時的困難,走上光明燦爛富强康樂的前途。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央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