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私營工商業渡過困難轉變爲新民主主義經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4572
颗粒名称: 東北私營工商業渡過困難轉變爲新民主主義經濟
并列题名: 國營經濟領導面向農村獲得發展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東北的私營工商業在轉變了生產方針,面向農村,並在國營經濟的扶助下,已經渡過了由殖民地經濟轉變爲新民主主義經濟時期中的艱難階段,並獲得了發展。
关键词: 東北 工商業 生產方針

内容

(新華社瀋陽一日電)東北的私營工商業在轉變了生產方針,面向農村,並在國營經濟的扶助下,已經渡過了由殖民地經濟轉變爲新民主主義經濟時期中的艱難階段,並獲得了發展。
   一九四九年末,全東北私營工商業的家數,較一九四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九三,其資金額,據不完全統計,則較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一·六强。瀋陽、哈爾濱、鞍山、本溪、撫順、吉林、長春、齊齊哈爾、錦州、四平、安東、營口等十二個城市今年第一季度與去年年末比較家數平均增加了百分之四,職工人數增加了百分之三·一,資金增加了七·八。瀋陽市現有私營工業戶數較解放前增加了兩倍半,哈爾濱市的私營工業戶則等於僞滿統治時的八倍。
   東北私營工商業從殖民地經濟轉變爲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曾經過了一個艱難的過渡階段。從一九四五年「八一五」到全東北解放以前,大部分中小資本家利用戰時物價的波動與各個地區物價的不平衡,進行投機性的活動,在解放區的小部分工業資本則主要是爲國家軍工軍需生産加工。當時增加的工商業戶數,絕大部分是小商店、商行、攤販、小手工工廠及作坊。一九四九年全東北解放以後,全區由戰爭環境轉入和平發展的環境。在這一年,物價已達到相對的穩定。在這種情况下,某些私人商業投機困難了,軍工軍需的加工定貨減少了。而由於敵僞長期統治的影響□東北私人資本對公營企業的依賴性很大。但當時許多原料的來源,還不够供應在恢復中的公營企業的需要。而私營小工廠的生產又不適合農民的需要。天津、上海等地的相繼解放,又使過去被分割的東北市場與關内市場聯系起來,私營小工廠的產品與手工業製品因價高質劣,無法銷售。因此絕大部分隨着戰爭需要以及在東北被分割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工商業,就開始呈現暫時的蕭條狀態。
   這種狀態,到去□七、八月以後才發生了新的變化。决定的因素是:國營經濟經過半年的恢復,生產力大大提高;經過土地改革以及開展了生產運動的結果,農民購買力提高了。這就造成正當的私營工商業有可能獲得新發展的條件。
   件。
   當時東北各地人民政府曾積極地引導私人資本面向農村,爲農民需要服務,並獲得顯著的效果。如長春市去年一月與十二月比較:製造農具的鉄匠爐即從一百六十家增至二百七十八家,木器製造業(包括大車、木具、農具及傢俱)從六十四家增至二百四十三家,柳竹編製品一年中新設了三十八家。吉林市私營機械製造、鉄工、紡織、木農具、白皮馬具等行業,今年五月份的家數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一·七。
   國營企業對有利國計民生的行業則在可能範圍内以委托加工等方式幫助其解决原料、推銷、運輸等的困難。長春市截至今年二月為止,一年中由工商局領導組織私人加工的成品即有各種工具、棉布、糧食、雜品等二十多種,總值一百七十餘億元。承德市去年夏季困月時,當地東北銀行發放了八億兩千萬元貸款給一百六十五家私營工業,市合作總社並主動地和隆化、圍場等縣合作社聯系,爲製鍋廠等代銷產品和收買原料。該市鉄匠爐在政府幫助下今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量,即達去年全年的百分之七十,製車業今年三個月的產品銷售量,即達去年全年的百分之十七。
   瀋陽、哈爾濱等地國營企業在向私營企業訂貨及為其代銷方面,均採取訂合同的辦法,使私營企業可以避免生產的盲目性與産品過剩現象。瀋陽市國營百貨商店,四月份即與一百八十一家私營企業訂立了代銷合同。中國花紗布公司東北區公司,鑒於城鄉人民購買力的提高四、五、六三個月中,委托東北各地私營染織業大量加工。這樣一方面扶助了私營輕工業,另一方面又供應了人民的需要。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東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