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工」與「私工」,「公商」與「私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4184
颗粒名称: 「公工」與「私工」,「公商」與「私商」。
分类号: G210
摘要: 關於公私關係,一方面是公營工業與私營工業的關係,另方面是公營商業與私營商業的關係,即「公工」與「私工」,「公商」與「私商」。
关键词: 公私 關係 經營

内容

關於公私關係,一方面是公營工業與私營工業的關係,另方面是公營商業與私營商業的關係,即「公工」與「私工」,「公商」與「私商」。「公工」與「私工」的矛盾比較不大,它主要地表現在經營範圍,負担關係上面。就經營範圍來說,凡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事業,私人皆可經營。私人資本家可以放心,祇要願意的話,他可以經營任何對國計民生有利的事業。對私人投資,人民政府是採取獎勵而不是採取禁止的方針的。說到負担關係,現在公營企業同樣要繳納稅收,而且要上繳折舊費,負担並不比私營企業為輕。在負担關係上公私的另一矛盾,是表現在勞資問題上,即私營工廠的工資一般均較公營工廠為高,用的工人較多,私營工廠無權減低工資或解僱工人。這本來不是一個公私關係的問題,而是一個勞資關係的問題。勞資兩利的政策,是一定要貫澈的,但那不是由政府用命令方式來減低工資或解僱工人所可能解决,而必須通過勞資間的協商,來解决問題。
   至於公營商業與私營商業的關係,矛盾是表現得較為尖銳的。公營商店的門庭若市,私營商店竟門可羅雀,因此引起許多私商的誤會了。他們認爲政府要把一切生意都搶去做了,事實上政府既無意於搶私商的生意,而且也無搶私商生意的必要與理由。私商與公商的矛盾首先表現在價格政策上,公商發展之後,私商的高額利潤消滅了。政府今後的價格政策,一方面是要防止私商之過度的剝削(例如壓低農產品價格,低價買進,高價出售),另方面也要保持私商使有適當的合法利潤。如果私商連合法利潤也得不到,那也違反共同綱領『保護一切合法的公私貿易』的最高原則的,但私商如追求非法利潤,政府自有加以限制的必要。在經營範圍上,公營商店所經營的應以民生日用必需品,國營工廠產品以及當地工商業與當地農村所認為必要的爲限,國營百貨商店正不必應有盡有,他們唯一的目的是要使主要農產品及主要農產副業保持適當的價格,以保障人民生活,穩定市場。零售店應以穩定物價爲主,而不以回籠貨幣爲主。祇要物價保持正常,國營商店决不至與私商去爭奪市場,例如最近貿易公司的牌價高於市價,就是政府這一政策的證明。爲了鼓勵私商的經營,共同綱領第三十七條,『在國家統一的經濟計劃內實行國內貿易的自由』,這一原則是特別要强調的,除了政府明令規定的範圍以外,任何對私商不合理的限制都應該解除。
   調整公私關係,其目的就是要使公營企業與私營企業共同發展,各得其所,要使它們互相幫助而不是互相排擠。在毛主席正確的領導下,我們認爲這是可以完全實現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