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各地物價平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3961
颗粒名称: 華東各地物價平穩
并列题名: 人民開始過着安定生活 有些廠家情况逐漸好轉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0年華東各地物價平穩,華東各地人民已開始過着十二年來所渴望的物價平穩生活安定的日子,物價穩定,也給正當工商業的恢復與發展開始提供了有利條件。
关键词: 華東 物價 平穩

内容

(新華社上海卄四日電)華東各地人民已開始過着十二年來所渴望的物價平穩生活安定的日子。人民政府實施財經統一的决定後,上海物價自三月初起即開始緩緩下跌;至四月二十二日,國營貿易公司以收購紗、布等物資調整了工農業產品間的比價,物價由下跌而轉趨穩定。據統計,紗、布米、食用植物油、煤五種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五月十八日較三月二日平均下降百分之二十六·三一,其中大米下降百分之十一·一一,油、煤下降百分之三十二以上。其他各地物價亦已呈現穩定的新局面。
   物價穩定首先使依靠薪資爲生的工人、職員、教員和廣大勞動人民解除了生活上的憂煩,提高了生產情緒。上海中國紡織建設公司第十九廠細紗間保全部工人戴永華夫婦兩人的工資,解放前每星期只能買二三斗米,現在每月收入可買到三担米。該廠不少女工已有餘錢存入銀行。無錫申新紗廠第三廠的工人們,在過去每逢領到薪資就急於購買粮食和其他必需物品,請假的特別多。三月份以來,這種現象已經大爲減少。南京發電廠工人周三郞父子兩人,除維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外,四月中給小孩打了一件新毛衣,還以六萬多元寄回崇明老家給瞎眼的哥哥。
   上海解放日報社會服務欄接到許多讀者來信,述說他們對物價平穩生活安定的歡欣之情,同時控訴國民黨反動統治期間及日偽統治期間物價暴漲的痛苦。許多來信痛楚地回述着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在國民黨匪幇的所謂「限價政策」下,搶購的混亂局面和爲了搶購而致有人死於非命的慘劇。蓬萊區接管會第二辦事處的一個留用人員寫信給解放日報說:「現在好哪,拿了薪水,把人民幣放在家裏,要買什麽就買什麽,用不到預先「搶購」了。」商店職員普遍認爲在今天工商業暫時困難中,薪水雖打了折扣,但比從前鈔票打對折還要好得多。零售攤販認爲過去賣出貨色多一些,但難以全部補進,現在雖然賣出少些,賺的錢却眞正頂事。
   物價穩定,也給正當工商業的恢復與發展開始提供了有利條件,如現在市場利息已大大降低和工農業產品比價已日趨合理。以上海為例,三月一日存款日拆為每千元四元(即月息一角二分),至五月十八日已改爲月息每元五厘,同一時期放款日拆亦由每千元十五元(即月息四角五分)改爲月息每元三分九厘。在工農業產品的比價上,由於貿易公司的調整,至五月十八日二十支紗一件可換棉花五·七九市担,或換中白粳米二十二·〇八担,較抗戰前一九三六年一月至六月物價較穩時的糧棉比價(平均每件紗換棉花六市担或中白粳米二十五·七担),已經接近。一般正當的工商業者目前都認爲物價穩定對於他們所經營的事業有利。有些廠商的情况並已開始有好轉,如杭州私營六一棉織廠在過去物價波動時曾受相當損失,由於物價平穩後,可能核算收支,掌握生產及接受遠路生意,營業漸入正軌,五月份起已加開夜班生產。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