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織造廠怎樣戰勝了困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3908
颗粒名称: 六一織造廠怎樣戰勝了困難?
并列题名: 自人民政府實施財經統一以來,出現了十二年來所未見的物價穩定局面,在這個有利條件下,加上政府定貨扶助,勞資雙方的共同努力,業務經營上開始好轉,並得以正常維持生產。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杭州市私營六一棉織廠自人民政府實施財經統一以來,出現了十二年來所未見的物價穩定局面,在這個有利條件下,加上政府定貨扶助,勞資雙方的共同努力,業務經營上開始好轉,並得以正常維持生產。
关键词: 棉織廠 財經統一 經營

内容

(本報專訪)杭市私營六一棉織廠,解放一年來,也和其他的私營工廠一樣遭遇到一定的困難,但在今天物價穩定的局面下,加上勞資雙方的共同努力,得以正常維持生產,它的現狀和它的經營道路,向正當的私營工廠指明了:我們的面前是有困難的,但只要老老實實、規規矩矩,採取正當的經營方法和積極的經營態度,相信政府,依靠職工,還是有辦法、有前途的。
   六一廠到今天已有二十六年歷史,一九二四年創設於上海,三年後遷來杭州,擁有職工一百六十餘人,電力織布機二十四台,機器新穎,在浙江比較大規模的棉織廠,目前還祇有他們一家,出品有紅鯉牌衛生衫、鉄錨牌棉毛衫、綠葉牌蔴紗汗衫等多種,由於質地精良,頗受廣大人民歡迎,戰前曾暢銷南洋及東北地區,浙贛路沿綫各城市也普遍風行。勞資關係正常
   六一廠的勞資關係一向比較正常,解放以後,勞資雙方在相互瞭解對方困難的基礎上共同爲克服困難而努力,這裏面職工政治覺悟的提高,資方的積極經營與合情合理的管理方法,都是促成勞資協調的主要因素。在職工方面,首先是主動團結資方,譬如解放初期,廠裏經濟情况比較困難,職工們就主動提出薪工打折扣,最低曾至對折,而在節約原料與改進生產技術上,亦獲得一定的成績,這是由於工會領導正確,隨時抓緊敎育,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覺悟的緣故。關於保障工人生活,健康方面,一般講:「六一」廠是比較做得好的,該廠工資分按月制與計件制兩種,職員及男工爲按月制,女工為計件制,以計件爲薪工標準的,尚有米津貼的制度,就是說假使全日無工可做,仍有一升三合三的米貼,可維持女工最起碼的生活,因此該廠職工待遇在主觀需要上還是較低,但在客觀比較上尚稱不錯,職工待遇平日有了基礎,有時逢到困難,薪水遲發幾天,職工們是能够照顧大體,同意協商解决。工時採取十小時工作制,如因特殊需要在夜間加工二三小時,計件工人之夜間加工工資與日間同,按月制工人加成計算。其次該廠的福利工作,也比一般爲好,例如職工患病,其醫藥費全部由廠方負担,病假一月以內不扣工資,第二個月發半薪。職工家屬有病痛,診費之一半由廠方負担,女工大產假期四十五天,小產三十天,工資照給,職工因公受傷或死亡,由廠方盡量予以照顧,給予物質及精神上的支持。同時,電力機的馬達設備安置於地下,工場光綫充足,空氣也保持清潔,給工人健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他圖書、俱樂部、理髮室等亦稱齊全。其次我們談六一的管理方法,廠內落紗、織布、漂染、捲布、裁剪、成衣、整理等七個工場均有管理員,由他們負責計算生產量、核算工資並管理各項有關業務事宜,這些管理員,大部份係練習生升上去的,因此和工人能打成一片廠方對管理練習生,採取培養、敎育的方針,不像一般工廠專以利用他們的體力為主,在三年學習期內,規定可輪流至各部門實習,使其瞭解生產程序等科學技術,培養成為技術人才,只要這個練習生下功夫鑽研、學習,三年期滿是能够學到一些實際東西的,譬如現在六一廠長陳宗光,就是練習生出身,他於一九二五年到六一廠當練習生,三年期滿升為正式技工,然後由工務主任而爲今天的廠長,深得羣眾信仰,實例證明,練習生是可以培養成爲技術人才的。六一廠的組織也還緊凑,各部份人事之錄用,均以技術爲標準,絕無「非親即眷」的現象,這也是促成勞資團結的一個因素。解放後的困難情况
   解放以後,環境改變,過去虛僞的購買力消滅了。在過去,投機性商店不到時令便會向廠家定貨,工廠則利用這筆定貨資金週轉,如今物價穩定,這種購買力消滅,六一廠首先感到的困難,也就是產銷失調,週轉滯鈍,何況他們的出品棉毛衫、汗衫等季節性很大,在淡銷時令(夏貨三、四、五月,冬貨八、九、十月),週轉更加不靈,這可以從該廠的原料及產銷情况得到說明:本年二月份結存原料(棉紗多爲卅二丈)三六七四包,三月份結存三〇三七包,四月份結存僅二三四四包,比二月份要減少一三三〇包;至於生產狀况:二月份生產衛生衣、棉毛衣、汗衫計八四三打,三月份生產衛生衣、棉毛衣、汗衫四八〇打(因修理鍋爐,產量特少),四月份生產衛生衣、棉毛衣、汗衫一九九二打,三個月來每月平均約生產一一〇〇打,這一個生產數字僅為該廠正常產量的三分之一,其原因一方面雖由於春節休假與修理機器,停電影響,主要由於衛生衣落令,汗衫尚未上市以及購買力的薄弱。成品銷售量二月份爲三二七八打,三月份爲一〇八二打,四月份爲一〇九二打(以上均包括存貨在內),都不到正常標準,於是,生產量愈小,產品成本愈大,加以成品滯銷,售價反須削減,因此自舊曆年關至四月底止是有虧耗的。漲風中的困難
   在物價漲風中,六一廠也遭受到很大的困難,具體困難表現於下列各點:㈠成品價格與原料價格脫節。由於原料的投機性濃厚,以及製成品要受季節和實銷的限制,在漲風中原料常漲過成品之上,成品價格始終趕不上原料。如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該廠一〇一汗衫每打七二〇〇元,到七月十日漲到二一〇〇〇元,上升百分之六十六。而同期內二十支大橋紗由每小包七六五〇元升至一五〇〇〇元,上漲率達百分之九十六。又如十一月一日該廠六〇〇絨衫每打七七〇〇〇元,迄十一月二十四日升至二〇〇〇〇〇元,計升百分之一百六十;而同期内二十支大橋紗却由每包三六〇〇〇元升至一〇四〇〇〇元,計上升百分之二百二十。㈡成品賣出後,貨款來不及補進原料。成品賣出,一般都不能當天收到貨款,收到的常是三、五天的期票,俟票子到期再滙到上海購補原料時,原料價格就上升了一、二成,無形打了一個折扣,特別在去年十一月漲風中,受到損失頗大。㈢不能掌握生産,每當物價上漲時,營業畸形興旺,漲風過後則一落千丈,蕭條現象出現。如該廠在七月份漲風時銷售量為產量的百分之二百三十三,八月份則劇減至百分之三十七。十一月份漲風時銷售量爲產量之百分之一百零六,十二月份則劇減至百分之六十九。此種不正常銷售情形,直接影響到生產。
   六一廠的困難,旣然精簡節約獲有成績多係客觀因素所造成,勞
   資雙方即針對這些情况,盡最大努力來克服它,首先是工人階級發揮了生產的積極性和採取新的勞動態度,盡量節省原料、物料、電力,利用汗衫車使用下來的次料用棉毛車再做汗衫,漂染整理部的工友們,爲節省燃料,配合鍋爐開放時間自動提早及延長工作,業務人員先後自動提出了取消佣金減低待遇的建議,資方除了派人分赴南昌、長沙、福州、南平、建陽、上饒等地盡力打開銷路外,並積極設法做到精簡節約,目前該廠每月全部開支約五千多萬元,已比其他同等規模的工廠節省一半。廢除了攷究的裝璜,減少一切不必要的開支,把現有的資金精打細算,使每一個錢的效用都能十足的運用在生產上面,最近正計劃儘先試行經濟核算制度,以達到定量定質和計劃成本的目標,爲了改進技術,使品質提高,產量增加,又常常召開座談會,採取職工們合理的建議大家共同商量辦法,對於如何減低成本健全組織等問題,該廠已成立勞資協商會議籌備會,通過這個組織形式,設法克服困難,搞好生產。因此,即使在三、四、五月淡銷時令的困難情况下,該廠仍能維持生產,職工工資也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水準
   財經統一以來,物價趨於正常,出現了十二年來所未見的穩定局面,這首先給該廠克服困難提供有利條件,因此在業務經營上也隨着全國經濟的好轉而開始好轉。物價穩定後利率減低,銀根平和,該廠資金週轉已正常靈活,其次成品價格與原料價格的比例漸趨合理,成品賣出後已可隨時補進而不受損失。又如該廠以前在物價漲風時期中不敢做遠道生意,和收受遠期支票,現在由於幣信日增,最近已和長沙、福州、衡陽等地大胆放手進行交易,支票日期亦可大大放寬,這樣就擴大了營業面。
   五月初,政府爲照顧該廠困難,給予定貨扶助,中國百貨公司浙江省公司及江西省公司先後收購和定購了汗衫四千七百餘打,加以物價穩定,淡銷時令過去,因此勞資雙方對生產都有了堅强的信心,最近經過協商之後,實行延長工作時間和加開夜工的辦法,日工十小時,夜工十小時,平均每機每天生產時間在十五小時以上,每天產量由七十打增至一百六十打,五月份平均產量將在四千五百打以上(正常生產量爲三千打左右),經過核算,本月收支可達平衡,不但如此,行莊欠款一八〇〇〇萬元,亦於五月初還掉七千萬,尚餘一億一千萬,本月份估計可全部還淸。在這次擴大生產的過程中,該廠全體工友更發揮了高度的生產積極性,勞方主動提出願意增加工作時間,他們說:「大家應該盡量節約,爲了共同搞好生產」。
   按照習慣,六一廠下半年生產日用必需品如衛生衣等,暢銷農村,營業較旺,上半年所生產的汗衫大部份銷城市,上半年經濟情况向來比下半年困難,今天在政府定貨扶助與勞資雙方共同努力之下,基本上已經戰勝暫時困難,估計六月份可購進部分各貨的原料,七月份將開始重新生產衛生衣、棉毛衣了。
   六一廠爲紡織業的一部份,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所製出品衛生衣汗衣等均係廣大人民日用必需品,根據統計,目前全國所有之針織內衣廠大小共約三百餘家,針織機約二千餘台,以全國四億七千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年穿衛生衣、汗衣各一件,共需九四〇〇〇萬件,相當於兩萬台針織機的產量,但目前僅二千餘台,離需要量相差很遠,不久土改完成,農民購買力提高,以六一廠現有的機械設備條件,無疑是有它光明燦爛前途的,我們希望該廠勞資雙方團結一致,積極經營,爲澈底戰勝暫時困難,爭取有利條件的到來而再加一把勁!(之琨)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之琨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