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下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3827
颗粒名称: 人民幣下鄕!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人民幣下鄕,這是當前的一件大事,對於今後的城鄉互助是關係綦切的。
关键词: 人民幣 流通 農村

内容

由於人民幣價值的日趨鞏固,它的流通地區也正在日趨擴大,它已從城市更深入廣泛的走向農村了。
   人民幣下鄕,這是當前的一件大事,對於今後的城鄉互助是關係綦切的。
   人民幣下鄕的客觀條件,由於它本身價值的日趨穩定。日前的問題是:怎樣有效迅速、廣泛而又深入的使它下鄉去,並且使它在農村中生根立足?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於下列兩方面,即:一方面要組織物資下鄉,使人民幣在農村中獲得出路,取得奧援,另一方面還須通過收購絲、茶、小麥與發放農貸等方式,使農民們首先取得貨幣,因為在一些新解放的偏僻地區,人民幣流通得極少,他們還部分實行着以物易物的辦法。
   人民幣下鄕究竟有什麽好處呢?好處是:首先它將更順利地促進城鄉物資交流,特別是使農產品從物物交換的落後形式中脫出,而更方便的大量的投入市場。在農村中實行着物物交換的時候,農民們通常是把產品當作貨幣儲藏起來,如果不是爲了購買東西,他們就不把產品出賣,結果使農產品的商品性大大減低,對於城鄉物資交流也就發生了很大的障礙。現在,人民幣的價值穩定,農民對於人民幣的使用日漸習慣了,因而人民幣的儲藏也將逐漸代替了農產品的儲藏。這樣,城市中的農產品供給增加了;同樣,農民把產品賣了錢,對於工業品的需求漸漸增大了;城鄉互助將隨着人民幣這一紐帶作用而加强起来。
   第二,過去人民幣主要陣地在城市,貨幣量非常集中,物價波動的可能性也將日益減少□過去,人民幣只是圍繞着幾個大都市在轉,今後它流通的範圍,如果從大圈圈分散爲許多小圈圈,則波動性也將趨於微小。
   第三,現在人民幣的發行,基本上已停止膨脹,但由於城鄉物資沒有廣泛交流,人民幣集中城市,找不到很好出路。今後城市的人民幣和日用品將逐步下鄉,而農產品也將源源進入城市,雙方都可得到更均衡的發展這樣,人民幣將在新的更鞏固的基礎上獲得增發的有利條件,並可進一步更有計劃的運用貨幣來發展國民經濟。因此,人民幣的下鄕確是當前一件非常切要的財經工作。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