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春耕生產普遍展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0807
颗粒名称: 華東春耕生產普遍展開
其他题名: 追肥之後麥苗益為茁壯各地積極進行興修水利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华东各地的春耕生产运动在清明前后发展。
关键词: 華東 農民 救濟糧

内容

(新華社上海十八日電)華東各地的春耕生產運動,已在淸明前後普遍展開。蘇北沿江十餘縣水田地區大都耕完三遍至四遍,山東部分地區的春耕工作已接近完成,蘇南、浙江、福建、皖南、皖北等地的犂田、上水、修埂、打田堤、育植稻苗、播種早熟作物等工作也正在緊張進行。
   與進行春耕工作同時,各地農民積極進行興修水利和鋤麥上追肥等工作。數百萬民工參加長江淮河修堤、沂河沭河治導、蘇浙滬海塘春修、黃河春修、泗河改道等巨大的水利工程。山東、浙江、福建、蘇北、皖北百餘縣的農民則進行挖溝、修渠、修閘、築壩等小型水利建設事業,僅皖北阜陽縣等三縣即有一百萬民工參加挖溝,現已挖成二千八百餘道。大部地區鋤麥上追肥的成績都超過往年。山東不少縣份在三月間即已鋤麥一遍至兩遍,該省黃縣五十萬畝麥田中已有百分之八十八施上追肥。蘇北如東縣(新設縣,如皋東部)今春麥田所上的四萬三千餘担追肥,已等於去年全年麥田的施肥量。浙江、蘇南等地的麥田一般也已鋤過兩遍至三遍。由於勤鋤、追肥的結果,今年大部地區的麥苗長得極為茁壯。
   由於各地人民政府注意廣泛組織勞動力,提倡互助互借,發放了必要的農業貸款,及時解决了農民缺之勞力、畜力、種籽、肥料等困難,華東區各地的春耕生產運動的進展相當迅速。如山東魯中南區八萬八千四百餘個變工組和換工組整理完畢進入春耕後,二月下旬至三月下旬的一個月內,即耕完全區百分之六十五的春田。
   浙江、福建、蘇南等新區,經過政府廣泛宣傳生產政策,鎭壓土匪特務的造謠破壞活動,糾正了某些强借和「吃大戶」等違犯政策的偏向後,廣大農民羣衆的生產情緒日趨穩定,不少地方已初步溝通了借貸關係,解决了農民春耕時口粮和種籽困難,如蘇南溧陽縣有一千三百餘戶借出大米共四萬斤,給缺粮農民作爲春耕的口糧,浙江諸曁縣農民通過自由借貸解决了缺乏種籽、肥料的困難,並初步實行了人牛互助變工,使該縣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春田都已耕完。
   蘇北、皖北、山東、皖南等災區的人民政府已將春季農業貸款和春耕救濟糧大部發放完畢,並在災情初步穩定的基礎上,繼續貫澈春耕生產與治水、救災密切結合的方針,組織了所有男女勞動力,實行春耕、治水、副業的互助變工,使春耕生產得以順利進行。如皖北碭山縣(原屬江蘇,現劃歸皖北)邵樓鄕十六個村的農民,自三月初實行了春耕,副業、治水相結合的互助辦法後,至三月底已將全鄉一千八百畝春田耕了一千五百畝。
   爲着更好地摧動和指導各地春耕生產運動順利地開展和完成,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部已於本月五日派出九個春耕工作組赴山東、蘇北等地工作,蘇北行署也派出兩個春耕檢查小組配合華東農林部春耕工作組一同工作,中共浙江省委也於四月初組成兩個春耕巡視組,分赴嘉興、寗波兩專區作典型檢查。
   (本報訊)據新華社瀋陽十八日電:東北各地過去數月間相繼召開了縣、區、村人民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大會,對推動農民加緊進行春耕準備工作起了很大作用。據現有材料統計:已有六個省的四十五個縣(旗)召開了人民代表會議;這些地區的大部區、村也舉行了人民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大會。這些會議根據當地具體情况及春耕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認眞地進行了討論,並研究出解决的辦法。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苏北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