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記台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0721
颗粒名称: 解放前夕記台灣
其他题名: 家有菜刀一律沒收刮錢花樣層出不窮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1950年4月18日,当代日报刊登的《解放前夕記台灣》讲述了台湾人民身受蒋匪的刮錢花樣之多。
关键词: 台灣 菜刀 刮錢花樣

内容

(香港訊)據台灣來信:台灣、這苦難的孤島,旣經日帝五十年的長期壓迫,又遭將匪幇五年來的更番蹂躪,由陳儀的血腥鎭壓,到魏道明的凶殘搜刮,乃至陳誠、吳國楨的恐怖統治,使這塊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已不再是「美麗之島」,而變成人間地獄。
   我們身在台灣的人,首先覺得無法長久忍耐的是精神上的窒息。這裏的氣氛,是越發陰黿可怕了。在全台灣大小城市和鄉村裏,到處都分佈着匪特,他們與「警動區」負責人勾串起來,可以隨時指說某一居民的思想或行為可疑,而加以逮捕。最近,就在蔣匪復職的那一天,三百多人在「牽涉頗廣」的藉口下被捕,其中有十五人是新聞記者。還有「流動人口登記」辦法的公佈,所有流動的人民,要在行動的六小時內登記,否則,就有隨時被拘捕的可能。這些被捕的人,都被集中到一地,遭受濫刑和毒害,多少無辜的愛國人士,便在那裏無音無信以終了。月前有一次,匪特搜查戶口,發現居民家家有菜刀,便下令不許使用,一律沒收,又怕私藏軍械,曾派隊到某地農村掘了四五天,挖得很深很深,結果一無所獲,而一、二十家的農作物,都挖毁了,農民忍不住,前來責問,匪特即亂開機槍射擊,並加逮捕,死傷及被捕者共有二百多人。事後報紙上隻字未提,以爲就這樣悶聲不發,便可了事。
   另一件難於忍耐的事,是匪幫無孔不入的搜刮政策。台灣人民所身受的刮錢花樣之多,恐怕是舉世無匹的。台灣一直是貪官搜刮的溫床,而這溫床現又擠滿了一羣窮凶極惡的僞「省主席」「部長」「國代」,還有些說不完的僞官頭銜,其中僅「省主席」一項,即達二十多名,曾任「部長」的四十多名,「立委」百多名,「國代」近三百名,其他在省級以下的則多如牛毛。這批人向來過慣了窮奢極侈的生活,一朝流亡孤島,總得要設法「維持維持」,人多好辦事,於是集思廣益,巧立名目,巨細無遺,恨不能把台灣人民刮去了皮,再帶上一層肉。舉例來說,台灣今日盛行一種叫「捉放捐」,僞官抓了人去,關起來?再和家屬或其他關係人講價錢,還可以討價還價,得價便釋放,否則,如價錢講不好即以「匪諜」論罪。這是經常的刮錢方法。近來,僞政府更抓住有利的新機會、窮括「逃」戶。原來在上海解放前,一般有錢人逃入台灣:現在,看台灣解放在即、又要逃出台灣,這批逃出逃入的人,給僞官們造了發財機會,他們規定每張「出境證」要繳「審查費」至少二百隻「袁大頭」。
   錢刮來做啥用呢?供僞官揮霍。不過,錢到他們手裏,「揮霍」得非常出色。一位在北投開特種旅館(即妓院)的「國代」,向其友人發表談話:『什麽「戡亂澈底」的通電?非要陳誠拿出錢來不可,否則,我們就要不「通」其電了。』陳誠是需要這樣的通電的,要錢多少也是沒有問題的。還有一批「流」在香港的「國代」,抬高「法統」市價,也想在將光頭頭上敲一槓,每人要三千七百元港幣,還要先滙去,爲的是怕「光頭」的「滑頭」。但他們所首先攷慮的,是要求用飛機接送,恐怕在台灣「揮霍」不安全,要把錢騙到香港去「自由」一番。
   殘匪兵力如此而已
   談到匪軍的內部情形和實力則尤其荒唐可笑。
   先說陸軍方面:最多不過卅萬人,包括匪首湯恩伯的殘部和陳誠、孫立人在台灣訓練的所謂「新軍」。湯匪殘部,根本就是廢物,是國内所熟知的。談到「新軍」,也沒什麽,共計不過十來萬人,是由孫匪在鳳山訓練出來的。但,只要和他們談起來,便知所謂「新」軍,僅是一羣無吿的流亡學生,目前正過着不飽不暖的生活,個個思家心切,一點「士氣」也談不上。有一個十七歲的河南靑年士兵對我說:「打個卵,我希望解放軍快點來,交了槍好回家。」
   再談僞空軍:據說,匪幇因爲恐怕他們的「御用」空軍不肯「出力」到上海、甯波、南京、靑島去投彈屠殺同胞,所以,喪心病狂僱用成爲中國人民死仇的「日本神風隊員」這隊人員爲數約五百人左右,大都集中在台南。甯波上海的血債,大都是由他們一手造成的。匪幇自己的空軍呢?連廢銅爛鐵,一共不過兩百多架,分佈在全台灣十一處基地上,其中以新竹嘉義機場最大。現存實際飛行兵力,有三個驅逐大隊,每隊飛機不足五十架;有兩個轟炸大隊,一重一輕,機件都破敗不堪,油彈只能以七折裝載,過重就起飛不了;還有兩個運輸大隊。這就是蔣匪殘餘空軍的全貌。飛機是爛的居多,駕駛員呢?和陸海軍一樣是士無鬥志。周至柔王叔銘等匪首對空軍人員,採取麻醉與壓制並行的政策,普遍地鼓勵跳舞和賭博,鼓勵看黃色書刋,用袁大頭和勳章來飼養他們(轟炸命中目標,賞大頭五十元),但還是不放心,因此,規定單身漢不准出發執行任務,有眷屬的必須集中居以作人質,一旦「出戰有功」,便以「英勇」標榜。其用心在使殺人血手讓大家都知道,好斷這位「勇士」將來投向人民的自新之路。同時,每隔三天五天,便找一位不三不四的人物,來演講他剛由解放區「耳聞目見」的事實,奴才們聽了也許便「六神無主」,但對有心起義者,是無動於中的。因此,匪首時刻在防「逃」,時刻在加緊壓制和監視,除了把眷屬作爲人質以外,又規定了「三人聯保」辦法,要以生命來保證別人的不「反叛」,他們相信這辦法是有「效力」的。在匪空軍學校每次練習飛行的時候,只允許加半小時的油量,還派了不少的偵察機在巡邏,一見出了範圍,立即開槍擊落,可憐很多因迷失方向而誤越了範圍的,都被視作「叛機」白白地喪失了生命,就這樣,也防止不了「逃」,某大隊長說得很沉痛:「你們要走,我駕運輸機送你們走,但千萬不要把轟炸機飛跑了。」因爲,運輸機已無物可運,而轟炸機則是「寶貝」,跑掉一架,說不定要使大隊長殺頭的。
   匪幇的海軍,對「保衛」台灣該是最有用的,但艦隻接運起義,如「重慶號」「長治號」等像樣的戰艦,早已歸向了人民,其他剩餘的噸位已無多,大小共五十餘艘,其中除少數停泊在長口的尙能駛用以外,留在高雄左營的,多半是些不能動彈的爛兵艦,正如僞海軍人員自己的說話:這都是些「水上飯店」,留着壯壯胆子而已。
   這就是蔣匪的本錢,這就是台灣!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台湾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