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濟皖災掀起熱潮機關團體捐獻踴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0479
颗粒名称: 救濟皖災掀起熱潮機關團體捐獻踴躍
并列题名: 紹興、嘉興等處紛紛響應捐款可送人民中國等行代收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15日,救濟皖災掀起熱潮,機關團體捐獻踴躍,紹興、嘉興等處紛紛響應捐款可送人民中國等行代收。
关键词: 救災捐款 物資 銀行

内容

(本報訊)皖北、皖南生救會勸募團,在本市提出救災呼籲以後,廣泛的引起各方人士的注意與同情,遠如紹興、嘉興等處也起來響應,省人民政府民政廳先後收到人民銀行嘉興支行伙食組,紹興地委幹校,紹興文敎學校,上鉄杭州辦事處職工訓練班,電信局職工,及浙幹校一部一班、六班、三部三班七班等單位救災捐款人民幣八百二十七萬二千八百零五元,舊衣褲一百零八件,鞋子十二雙,新毛巾七條,大衣十二件,棉上衣十一件,棉褲十四條,舊錶一隻,該項救災捐款,已由民廳於十二日送達該團,物資則另作其他適當處理。
   省府衛生廳在十四日上午動員大會時,當場即募集捐款人民幣一百零五萬元,衣服日用品三十餘件,民生藥廠的全體職工們,一致决定爲了救災,每人節米一合,昨(十四)日就節下了二石捐獻災胞,仙林橋小學的敎師們也用了這個辦法,節下了二石四斗大米,中蘇友協浙江分會工作同志,自四月五日省府召開生產委員會上劉主任提出救災號召後,全體同志就將伙食積餘內捐出大米一石,並收集捐款十個折實單位和人民幣三萬七千元,許多同志雖然負担很重,也表示要節衣縮食救濟災胞,他們並希望全體會員都能够這樣做。
   因爲這一運動的積極熱烈的展開起來了,該勸募團辦事處(第一招待所)及杭市各界救災募捐的臨時辦公處(三元坊巷B字六號),已感人手不敷,特於昨日商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中山中路人民銀行業務部,慶春街人民銀行辦事處及該行南星橋、杭縣兩辦事處,又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代為收款,自今日起,除捐獻物資交由三元坊巷B字六號集中領取收據外,所由各界捐款,均可送往上列銀行代收。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