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市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9570
颗粒名称: 魚市場
其他题名: 今昔不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5日,杭州市当代日报发表的關於魚市場的文章,爲了能切實的掌握這有關國計民生的漁業,决定上海魚市場改為國營。
关键词: 魚市場 國營

内容

上海是全國漁業中心之一,上海魚市場爲水產品集散和供求的重點。魚市場在一九三四年成立於復興島,原爲僞實業部所主辦,後改爲官商合辦。抗日戰事勝利後,因管,大力整頓,漸上原址損毀,乃在江浦正軌。路另建魚市場。解放魚市場在解放前是後,經農林水利部接黑幕重重的,整個市場的行政,被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家勾結的集團所操縱,而魚價行市,則完全由他們的代表經紀人(魚行)所左右。漁民沒有自由的買賣權,須經紀人的介紹,才得賣給魚販。佣金是一角到一角一分(包括魚市場得三分三釐)。經紀人又向魚販取外佣一分五釐,不但如此,在分量上、品質上,收貨付款時經紀人還要欺詐剝削。待魚到消費者的手裏時,價格已經加了兩倍。那時的魚市場,本身就是個收佣和分贓的機構,各立系統,互相傾軋,人事複雜,長員顧問一大批,掛名吃空額。而黃牛黨、魚棍則互相勾起來,在市場上明目張膽為非作歹。
   解放後,當局針對這些現象,進行整頓,經常召開座談會,對過去的不法分子,教育與鎭壓幷進。以『孤立上層,打擊中層,爭取下層』爲原則,第一次犯過寫坦白書,再犯即予以逮捕,現在基本上都已能規規矩矩的做生意了。同時對業務,也有了初步的改進。改善了市場交易制度,貨主(漁民)委托市場銷售,以指定經紀人代售,除百分之七的佣金外,其他費用一律取銷,以增加貨主收入及減輕顧客的負担,所以現在一般漁民對於魚市場,都極愛戴。
   爲了能切實的掌握這有關國計民生的漁業,决定改為國營。凡是過去的民股,以一元股本合目前一元銀元價格發還。(其中尙須打七折,作爲折舊)更擬定了今後的工作計劃,幷將設置南市分場,實行統收統付。完成平衡物價,調劑供求的任務。(鞠)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