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蘇新約的認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9396
颗粒名称: 對中蘇新約的認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3日,杭州市当代日报发表對中蘇新約的認識的文章。
关键词: 新約 社會主義國家 蘇聯 中國

内容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已經簽訂了,我們對於這個偉大的歷史性文件,我想應該有如下幾點認識:(一)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一文中曾昭告我們:「在帝國主義存在的時代,任何國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沒有國際革命力量在各種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勝利,是不可能的;勝利了,要鞏固,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以知道,中國的人民革命要勝利和鞏固,必須要取得國際上的援助,這是一個眞理。毛主席這樣的說了,亦這樣的做了,而且已開頭做到了,這件事無疑的可以鼓舞人心,更增加一般人民對我們革命的勝利和鞏固的信心。(二)這次蘇聯友人的貸款,用途指定爲購置機器設備等建設器材,還款的資源爲茶葉等固有的出口特產,完全根據平等的原則,沒有其他條件,這表示蘇聯友人是誠心誠意幫助我們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同過去美帝的貸款都是供給些殺人利器,和咽脂口紅,而且每次貸款都要取得特權者,有本質上的不同,這可以證明毛主席主張我們的外交政策應該向社會主義國家「一邊倒」有絕對的正確性。(三)這次貸款的數字,如果折合人民幣,約合八萬億一千萬元,我們得到了這項經濟上的援助,對於我們恢復與發展生產有極大的幇助,同時由於對蘇交通與貿易關係的建立,我們的對外貿易可以發展起來,可以促進農、工、礦業生產的恢復,(如茶葉、桐油、礦砂等)由於生產交通與貿易的開展,人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各個成份,也就互相推動互相促進,逐漸活躍起來。這對於我們的物價,自然可有很好的影響,物價能够穩定,一切生產事業就可以正常發展,金融亦可穩定。我們金融業者十多年來,受盡通貨膨脹,銀根忽緊忽鬆深切的痛苦,天天在盼望着通貨能勿再膨脹,物價能重趨穩定,這無疑的更是我們的福音。(四)這次中蘇貸款的成立,和友好協定的簽訂,對於我們的國際地位更提高了一步,這對於迅速解放台灣,解放全中國,更給我們以充分的保證,這自然更是全國同胞所熱望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