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齊白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8416
颗粒名称: 雜談齊白石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一九五〇年三月二十三日当代日报登载的论齐白石画作的文章。
关键词: 齐白石 画作 生活气息

内容

我是喜歡齊白石的畫的,他的畫我一張也沒有,原因是我買不起。
   我不懂畫,我不會找出靑藤,雪個,或王石谷什麽的來和他比方,我之所以喜歡他,乃是因爲他畫出來的東西是活的,是有生命的、那管是一條狗,也是周身都有活氣。他大概是中國畫自有史以來第一個把老鼠偷油的題材搬上了畫,而大大成功了的。
   可以說是基於同一的理由,我不喜歡張大千溥心畬他們的畫,尤其是溥老先生的畫,像用電氣熨斗熨過似的,看起來太不舒服了。
   中國書的書家都講所謂書卷氣,換句話,就是要讀過許多古書,能吟咏幾首上品的舊體詩,又要寫上一手好字;這些,齊白石都不行,據「內行」的意見:他的字是粗俗得很,而且常有別字,詩,也不成,讀書,他四五十歲後倒是發憤讀過的,可是到底沒有讀通,所以畫上的題跋,笑話是難免的。「內行」的意見如此,但這又有什麽辦法呢?齊白石的出身是木匠,他的父親是貧農,被剝削者本來就不可能具備這種要求,他之一下子被老爺們垂靑,捧進了「資產階級藝術」的廣廳,已經是大出意外,老爺們一定要他個人的歷史成長也跟你們生得一模一樣,却未免太苛了。
   他是湖南湘潭人,據說是在王湘綺家裡做短工(木工),一□做工一面在看一本書,被王老頭子發現了,再把他作的窗楹畫加以鑑定,就把他捧起來了。說最早發掘他的不是王湘綺而是黎錦熙的父親叫黎什麼的。其實他由於這幾位「鄉先輩」的鼓吹,到了北京後,也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收穫,從最實際的經濟性的捧場上才把他弄成了現在這樣的聲價的,乃是日本人。
   他的舊體詩,當然不能跟吳倉碩比。以「書卷氣」作爲藝術人物標準的人因此都看不起他。事實上,他有些題句,嶔奇怪傑,正好配上他的書,不能一筆抹煞。他二十幾年前寫過一篇「甑屋記」,有點像自傳,相當模糊了自己的出身,不過字裡行間,多少也可以看出一點他的階級轉化的痕蹟:(摘抄如下)
   「余童子時,喜寫字,祖母嘗太□曰:汝好學,惜生來時走錯了人家。俗云三日風四日雨,那見文章鍋裡煑,明朝無米奈何?及二十餘歲時,嘗得作畫錢買柴米。祖母笑曰:那知今日鍋裡煑吾兒之畫也!忽忽余年六十一矣!作客燕京,賣畫自給,常懸畫於屋四壁,因名其屋曰□屋,依然煑畫以活餘年,痛祖母之不能呼吾兒同餐!」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范生
责任者
齊白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