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立金華農業職業學校已打下工讀的基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7340
颗粒名称: 省立金華農業職業學校已打下工讀的基礎
分类号: G529.71
摘要: 1950年3月省立金華農業職業學校在全省公立中學校長會議中,被推定作典型報告的學校之一。
关键词: 學校 工讀 運動

内容

省立金華農業職業學校,很好的運用了他們有廣大農場及進行農業生產的設備,並掌握住同學百分之八十都是出身中農以下的家庭,易於認識困難和能够克苦耐勞的有利條件。在上學期末開始進行工讀,兩個多月來,已打下基礎,並爲今後全面開展工讀互助運動創造了條件。在本學期開始時,同學們便已普遍減僞了負担。上學期入學時,每人要繳費三百一十斤米,本學期每人只要繳一百六十斤,可以減少一百五十斤。該校在省立職校中,是開展工讀互助的一個模範。在全省公立中學校長會議中,便是被推定作典型報告的學校之一。
   ·先作思想準備·
   去年十二月全省職業學校會議中提出工讀問題,金農的代表囘校後,就向全校同學傳達會議的决定,並展開廣泛的討論,對:一、用工讀辦法來解决求學的困難好不好?爲什麽?另外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二、如何增加生產?三、如何節約?四、如何進行互助合作?五如何聯系羣衆?六、課程敎材敎法如何配合?七、學制及招生問題,如何來配合目前需要?等問題作深入的討論。由小組總結而班總結,學生會總結,敎職員會、敎務會議也分別做出總結,然後得出全校總結,最後又將全校總結,在全體師生大會上提出討論。經過如此反覆討論後,師生對工讀問題都有普遍而深刻的認識,對進行勞動思想上也有了準備,然後根據這總結,訂出工讀方案。
   ·訂出一個方案·
   方案中首先確定,同學以自己的勞力解决失學困難,是最有效的辦法,亦是最光榮的。同時在工讀中可以建立正確的勞動觀點,使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實際工作中學好生產技術。
   其次决定由師生各推代表,組織工讀委員會,負責設計推進工作。(該校原有農場設備,只要在原有基礎提高生產效力,增加經濟收入,工作進行易於着手。
   方案並就增加生產,節約消費,互助合作等方面訂出具體計劃,並列出收支概算。
   ·兩月工作收穫·
   這是一個經過全體師生反覆討論的方案,决定後,便在十一月廿二日開始進行。在工作中同學們勞動情緒高漲,對克服困難具有堅强的信心。在兩個多月的工作中,已經得到很好的成績:
   一、同學們在思想認識上已經提高了一步,明白一九五〇年的困難以及自已求學的困難,靠自已勞動進行工讀,是最好的解决辦法,同時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
   二、師生在勞動中提高認識,更好的發揚互助精神;全校同學一律參加勞動,各盡所能,而勞動果實,則就各別困難情形分配,對這決定大家都很樂意接受。還有一部份經濟特別困難的同學,更得到敎師的補助,到三月六日爲止,已有三十個同學。其中李承春先生,他一個人就幫助了六個同學。學生會校委會方面對許多請求休學的同學,也都勸導並幫助他們來校繼續求學。
   三、增加生產方面:(一)已開墾校內荒山荒地三十畝,種植大小麥各半。(二)造果園三畝,種桃苗二五〇株及板栗、棗等一〇〇株。(三)造林三畝。(四)翻乾池塘(十畝)捕魚一四三五斤,挖出塘泥一五〇〇〇担。(五)製堆肥八萬斤,草本灰四萬斤。(六)植綠肥作物九十九畝。(化)種馬鈴薯三·七畝。(八)種大小麥八〇·三畝。(九)採集各項種子一五八·五斤。(十)繁殖仔豬十四頭,兔七頭。(十一)製醬油七二五斤,蘿匍乾三四四斤,醃菜四五四斤,豆腐乳八五〇塊,辣椒醬二〇斤。
   四、節約方面:(一)膳食改爲二粥一飯(同學自己提出)。(二)吃菜飯,(三)洗面用冷水。(四)不買個信封,完全用舊報紙做。(五)成立消費合作社,已盈餘二百多斤米。(六)招生費盡量節約,結餘三担多米,可購舊汽燈三盞。
   五、聯繫羣衆方面:(一)校醫已開始出診,並向附近農會登記種痘人數。(二)文工團演出五次。(三)辦夜校五處。
   ·發揚勞動精神·
   以上用統計數字報吿工讀成績,這裡再述說他們如何艱苦的進行工作,高度發揚勞動精神。
   在進行翻乾池塘捕魚並挖出塘泥作肥料的工作時,是十二月底,天氣很冷的日子。二十六日動工,當夜就完成一條長約七十米,深六尺的排水溝。在漫長的寒夜中,秋三級同學手拿鋤頭,挖掘冰結的泥土,一直工作到天亮。二十八日同學們開始車水、五部水車同時轉動,通宵工作,到二十九日中午,塘裡的水快要抽完。同學們看魚在淺水中游,快樂得跳起來,便開始用網捕魚,一不小心網纏住水底的木樁拉不起來,同學吳璀志。葉德桂便不顧寒冷跳下水去拆開來。三十日同學們下水用手捉魚,滿身是泥漿,個個好像泥菩薩一樣。這天,天氣冷極了,在岸上的人穿了棉衣還是凍手凍脚,但是同學們在水中堅持工作了一天。到夜晚,因爲池中水已抽乾,怕有人偷魚,大家又輪流通宵守夜。三十日同學們又冒雨挑魚走三十里路到金華城裡去兜售。同時在這次捕魚中,同學們捉到的小魚小蝦亦繳到場務處,點滴歸公。
   ·不斷改進技術·
   結束了捕魚工作,在元旦開完慶祝會後,全體師生就開始工作,除文工團出發各村向農民宣傳加緊生產外,其餘一律下塘挖泥。天冷得很,手足都麻木了,塘泥裡夾雜着的玻片、菱刺戳破皮肉都不覺得,等到發現鮮血直流,去塗些紅藥水,又繼續工作。敎師楊啓成、吳望孚、李承壽等帶頭領導,下塘挖泥。挖泥的技術也逐漸改進,先用糞桶畚箕挑,後來用面盆傳遞,但效率都不高。漸漸改用稻桶,但仍不够快。於是改在塘邊築槽儲爛泥的方法,效率大爲增加。最後,朱錫三先生又想出,利用槓桿原理,搭簡單木架弔泥的方法,效率才大大提高,四天內挖出三萬担泥。這說明了,全體師生都是以極大的熱情來從事工作,並以堅忍不屈的意志來克服困難,同時發揚創造精神,在勞動中,改進技術,不斷的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在舊曆年關中,有十二個留校的同學,爲了解决學費困難、他們在天寒地凍的情况下,包做鐵路土方工程,在春節中也照常進行,敎師也每天幫他們做、早出晚歸,在一個月中完成了一百二十土方。
   ·大胆更改課程·
   在進行工讀中,該校同時改變課程,及改善敎材敎法。在課程方面,重編各級課程分配表,課堂敎育每週在二十一小時左右從十二月廿二日開始試行。後奉敎廳令,課堂敎育每週不應少於廿四小時,本學期已增爲二十六小時。在改善敎材教法方面,實習課程與工作已大政結合。其他功課除國文用課本外,其餘全部用講義(綱要、和筆記,一面可以節約,一面可以提高同學聽講和記筆記的能力。
   經驗和教訓。
   在兩個多月的工作中,不斷摸索創造經驗,歸納起來,有以下的幾點:
   一、從實踐中可以加强克服困難的信心、鍛鍊刻苦耐勞的意志,
   二、隨時收集同學反映,進行適當的敎育,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加强思想領導,是完成艱苦工作的條件;
   三、在工作中能不斷的進步,提高工作效率。,
   四、只要有决心和勇氣,困難一定可以克服,
   五、在車水挖塘泥的工作中,認識到羣衆力量的偉大,
   六、擴充栽培面積,一定要同時注意到肥料的供給
   七、對農民宣傳,用行動來表示,比較單靠口頭或文字更有效。(岳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岳山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