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娃麗談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4426
颗粒名称: 從娃麗談起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50年「新華週報」文章「娃麗和她的徒弟』,記載了大連工廠中的一位蘇聯女同志娃麗,怎樣熱忱地幫助中國經濟建設,怎樣耐心而誠懇地培養工廠中的中國同志,提高她們的技術,這裡反映出了一種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
关键词: 蘇聯 中國 經濟 建設

内容

在二卷四期「新華週報」上有一篇通訊:「娃麗和她的徒弟』,記載了大連工廠中的一位蘇聯女同志娃麗,怎樣熱忱地幫助中國經濟建設,怎樣耐心而誠懇地培養工廠中的中國同志,提高她們的技術,這裡反映出了一種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讀了這篇通訊,使我得到很大的啟示和敎育。
   娃麗被派來中國時,她才二十二歲。當她離別年老的母親時,她想:「蘇維埃人的責任是重大的,蘇維埃人到處是家。」因此她這樣對她母親說:「媽,難道女兒幫助偉大的中國從事建設,你不感到光榮嗎?」這句話,就非常深刻地表現了娃麗是怎樣認識了蘇聯人的責任——不僅是熱愛自己的祖國,同時又熱愛着全世界的人民。就因爲這種熱愛與神聖的責任感,使得她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和親人。這種精神正是國際主義精神。
   娃麗到了大連工廠中,與中國同志相處時更加洋溢着這種國際主義的友情。她、懂中國話,工作時發生了困難,就和中國同志約定大家互相學話,每天至少要學會一句。由娃麗負責指導的學徒小周病了,娃麗親自為她洗米、燒稀飯。由於這種在日常生活中的關心和友愛,後來,大家都親熱地把娃麗稱呼作「大姐」。
   對於娃麗的這種友愛精神與作風,好些人也許不很理解。這裏我記起劉少奇副主席曾經講過的一段話來說:「這種國際主義的友愛精神,是具有舊的資產階級觀點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例如我們在以前的時候到工廠或農村中去為工人農民服務,人們看到我們那種不怕麻煩,不畏艱苦,不怕危險地替他們辦事而不要求任何報酬的時候,人們就常常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待我們……蘇聯的共產黨和蘇聯的人民也和中國共產黨人一樣,是大公無私的,……因為世界上的共產黨人,……是世界上一種完全新的人物,……能够無條件地、無分別地爲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民服務。」娃麗的這種友愛精神與作風,絕不是偶然的,這正是千千萬萬的蘇聯人民,在社會主義國家裡培育起來的一種國際主義的思想和感情。
   中國人民在很長時期內,曾經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也曾經接觸過不少「趾高氣揚」「橫蠻高傲」的帝國主義份子,因此,在某些人的頭腦中,就產生一種錯覺:仿彿外國人都不是好東西,把愛國和排外不加區別,認爲愛國和國際主義是矛盾的::其實中國人民和任何其他國家的人民决不是對立的,相反地是親密的朋友。侵略侮辱我們的只是外國人中的少數壞蛋——反動的剝削階級,而這些帝國主義份子同樣也正是他們自己國家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這就是國際主義感情的基礎。這也就說明了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不但沒有矛盾而且互相結合。像娃麗這樣一個具體的榜樣,——不僅熱愛本國的人民,而且也熱愛着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民——正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升鹰
责任者
娃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大連工廠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