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代會議第三、四日分組研討增產任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4385
颗粒名称: 茶代會議第三、四日分組研討增產任務
并列题名: 經過詳細研究之後,更提高了完成十五萬担茶產任務的信心。
分类号: F329.0
摘要: 1950年1月浙江全省茶農代表會議,分組討論實業廳朱副廳長關於「今年浙省茶葉生產任務和方針」的報告。
关键词: 浙江省 茶會 茶葉生產

内容

(本報訊)浙江全省茶農代表會議第三、四日,分組討論實業廳朱副廳長關於「今年浙省茶葉生產任務和方針」的報告,代表們根據各地具體情况,研究如何完成增加茶產和提高品質的任務,全體代表共分九個小組,每組並有農業專家和茶廠技師等參加,以使實際經驗和科學技術結合起來。
   二天的熱烈討論,消除了代表們因近年來茶葉銷路不好而對茶產的顧慮,且提高了信心。臨安、富陽等縣的代表說:「去年因茶價不够成本,茶農讓茶葉老在樹上而不去採摘的竟有二、三成之多,今年人民政府能保證有合理的價錢,增產三成是沒有問題的。」會稽縣去年二個區產茶九千多担,今年要爭取增加一倍,淳安去年產茶五干五百担遂安產茶四千五百担,今年要求各增加一千担。總之,代表們都有堅强的信心,來完成今年全省十五萬担茶產的任務。
   「用什麽來保證完成增產任務呢?」代表在數量和質量的提高上,都詳細的予以研究,各組並都擬好初步的辦法。三組(諸曁、新昌)決定在二月底前中耕一次,施肥一次,修剪病枝、及在茶根覆上半尺土,免得受凍。八組(杭市、杭縣、餘姚(在中耕除草一點上,决議茶園最好每年中耕四次,(驚蟄一次,頭茶、三茶採後各一次冬至一次,並在穀雨,霉節和立秋削草三次,中耕以冬季最重要,因爲蟲害會凍死,除草以秋天最要緊,這時草子尙未成熟。
   討論中,代表們認識到提高品質是保證暢銷的關鍵過去茶葉銷路之所以停滯品質太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二組(紹興、會稽)提出今年要摘嫩採、(紅茶以一芽二葉,綠茶以一芽三葉爲原則)、雨天不採,爛靑(卽揉捻後之茶葉)要趕緊炒,不加糯米糊及石粉,烏煤等染色、炒乾後等攤涼再裝袋等。
   為爭取外銷,一致擁護今年的生產方針,大量增產紅茶,况做紅茶比做綠茶要省點成本,又爲克服技術上不懂紅茶做法的困難,七組(遂安、淳安)决議由當地農會號召組織生產小組,以共同研究製法請人指敎,三組(諸曁、新昌)則計劃由各區派人至三界茶場去學習如何製紅茶,學會後再囘鄉傳習推廣,並請求人民政府能多印一些小冊子,介紹製法。同時,代表們深刻感到成立合作社和生產小組的重要,因爲過去茶商多方想法壓榨茶農,收茶時不但硬殺價,並且用大秤,每一百斤起碼有一百零五斤,結價時還要扣九四行佣,甚至拖欠茶欵,經年累月的不付淸。因此六組(平陽、泰順)提出合作社可以集合一部份資金辦一些製茶工具、協助茶農解决缺乏製茶工具的困難,組織社員開荒,並注意帮助沒有勞勤力的人家,勿使他們的茶園荒掉。
   最後,代表們又討論了囘去後如何向農民羣眾宣傳的問題,除向各縣實業科囘報外,到自己的鄉裡還要召集農民開會,傳達大會上朱副廳長和各專家的報告及小組討論會上交流所得的經驗並向大家宣傳,今年人民政府對茶葉生產的方針任務和具體要求,以提高大家的生產情緒。
   討論結束後,昨(三十一)日下午,全體代表又參觀人民茶廠,晚上在大世界和人民電影院招待看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