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區財委會修正批准本年農產計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3500
颗粒名称: 華東區財委會修正批准本年農產計劃
并列题名: 保證完成農業部所定增產數字 浙江增產糧食五億七千萬斤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0年華東區農林水利部正式訂定一九五〇年農業生產計劃,以便有組織有領導的恢復發展各省區農業生產。
关键词: 華東區 農林水利 生產

内容

(本報上海二十二日電話)華東區農林水利部爲迎接一九五〇年大生產運動,保證勝利完成中央農業部給予增產糧食卅二億斤,擴大棉田一五二〇萬畝,生產皮棉三百七十九萬八千市担的增產任務。特參照各省區不同的條件,並依照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間華東區第一次農林水利工作會議中關於一九五〇年華東區糧、棉、蔴、花生增產計劃,痛虫害防治計劃,畜牧獸醫工作計劃,農業工程計劃等決議,經華東區財委會修正批准,正式訂定一九五〇年農業生產計劃,以便有組織有領導的恢復發展各省區農業生產。
   該計劃中指出在糧食增產方面,要求老地區較一九四九年當年產量提高一成,增產十九億斤原糧。新地區一般要求維持一九四九年當年生產水平(按不受災害的產量計),但在條件較好的地區增產十三億斤原糧。棉量產量,老區須達皮棉二百四十萬市担,新區須達一百三十九萬八千市拒。其他黃蔴、花生等特產亦須作適當的增產。其中山東省種植糧食作物一〇九五六六六六九畝,增產糧食十四億斤,種植棉花六百萬畝,總產量皮棉一百五十六萬市担。種植黃蔴四萬畝,產原蔴八萬市担。種植花生八百萬畝,產量須達一千二百萬市担。蘇北區種植糧食作物四七七五一八六〇畝,增產糧食五億斤。種植棉花三百五十萬畝,總產量皮棉八十四萬市担。種植花生一百八十一萬四干九百四十畝,產量須達三百六十二萬九干八百八十市担。蘇南區種植糧食作物三〇七一一一七六畝,增產糧食四億斤。種植棉花三百萬畝,總產量皮棉七十二萬市担。浙江省種植糧食作物四五三六八三二四畝,增產糧食五億七千萬斤。種植棉花一百五十萬畝,總產量皮棉三十九萬市担。種植黃蔴十五萬畝,產原蔴六十萬市担。福建省種植糧食作物二四五七一九三七畝,增產糧食一億斤,種植花生八十四萬六千五百五十三畝,產量須達一百四十一萬五千七百八十九市担。皖南區種植糧食作物一〇四三九七一二畝,增產糧食一億斤,種植棉花二十萬畝,總產量皮棉四萬八千市担。種植花生八萬零七百五十七畝,產量須達十二萬一千一百三十市担。皖北區種植糧食作物六一一六〇〇〇〇畝,除去因水災關係少播種小麥七百萬畝產量外,兩地增產一億三千萬斤。種植棉花一百萬畝,總產量皮棉廿四萬市担。種植花生一百萬畝,產量須達一百萬市担。
   爲了達到上述增產目的,除了大力推行防止病害蟲及獸疫外,應大量補充農具,推行機械灌溉和排水,重點推行機耕,大力舉辦農田水利工程。華東區對農田水利投資共大米五千四百萬斤,分配予山東四千萬斤,皖南四百萬斤,浙江蘇南各五百萬斤,以爲此項工作的物資基礎。
   關於推廣優良品種,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高粱、小米、大豆、地瓜爲主。棉花優良品種共輸入二千噸。除供給中南區五百噸外□餘一千五百噸(三萬担)分配山東渤海區斯字26一萬担,魯中南區斯字5A五千担,山東膠東區斯字5A五千担,蘇北區岱字15號五千六百担。蘇南區岱字15號二千八百担。浙江岱字15號一千六百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央農業部
相关机构
華東區財委會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華東區
相关地名
山東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