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銀行存款問題的解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1253
颗粒名称: 戰前銀行存款問題的解答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中國人民銀行浙江分行調研室回复蘭谿張庸生提出“戰前銀行存款問題的解答”这一问题的信件。
关键词: 存款 張庸生 銀行

内容

編者先生:
   我於十五年前,曾將平日辛勤積蓄所得銀洋一百零幾元,存入蘭谿浙江地方銀行——後改省銀行——定期十五年,到今年四月兌付本利洋五百元,執有存欵證書爲憑。詎知到期向該行領取,竟諉稱反動政府財政部有荒謬規定,僅能付僞金圓幾千,可買三根油條的數目。此種滑天下之大稽的事,令人氣憤填膺。經據理向其總行力爭,卽於此時,慶獲解放,現聞省行曾經淸理債權,我當時在鄕,不及登記,此種人民血汗積蓄,白白枉費,心有不甘,請問省行是否由人民銀行接收?如已接收,是否應該代爲償還債務?銀圓五百元,照存時值米萬斤,卽原存數,亦値米二千斤,現在該怎樣的合情合理償還?敬候指敎。
   蘭谿張庸生啓
   張君之遭遇頗爲同情,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匪幫之連年瘋狂的掠奪,及進行賣國內戰的結果,造成經濟的崩潰。類似張君之受害者,何止千萬!僞浙江省銀行確已爲人民銀行所接收,但在接收時,僅餘有房屋等不動產,及大批已成廢紙之僞金元券。而反動派藉貨幣貶值而掠奪人民之金銀美鈔等資財均為反動政府所掠走,其中亦有一部份變成軍火,消耗在內戰之砲火中。因此,人民銀行在接收該僞銀行後,爲顧及存欵人利益□,各地曾以解放之日人民幣對僞幣第一次規定比價,登記淸償有關債務,但不能也不應該負担原存欵入各僞行之存戶之債務,用保持存人時實値的辦法處理。因人民銀行之資本是人民的,我們不能用廣大人民的血汗來替反動派來還債。因此,目前我們尚不能處理這樣的事情,祗有待全國解放,活捉蔣匪介石後,大家再來研究怎樣向反動頭子淸算這一筆債。此覆,當代日報讀者服務部
   中國人民銀行浙江分行調研室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庸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