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來之北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0854
颗粒名称: 「四十年來之北平」
并列题名: 一一本缺乏時代氣息的書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49年12月27日,当代日报社刊登的一篇《四十年來之北平》。
关键词: 北平 文史 当代日报社

内容

四十年來之北平」,是「子日」叢刊之一,也可以說是北京解放後,上海「子曰」社趕時髦,迎合讀者脾胃的一本雜誌性的書。黄萍蓀的「子曰」叢刊,一向是集舊式文人筆記之大成,雖然也曾標榜反酸儒,反腐儒口號,然而內容除爲有閑有錢者流作茶餘酒後資料外,別無其他新事物。對民元革命前後的掌故軼聞,刊載雖多但缺乏批判力,尤生新觀點,因而對許多事物的評□卽不易中肯。「四十年來之北平」,出版於解放之後,首篇即爲編者之序:「怎樣寫「四十年來之北平」」也說了一些相當冠冕堂皇的話,說是要在這樣的專集中收集下列的稿子:如「一件從北平出發而能影響全中國以至世界的事」,爲「四十年來北平之地下革命運動」,爲「王闓運、梁啓超、章太炎、樊樊山、魯迅給予北平文壇之影響」,如「帝國主義勢力在北平與帝國主義眼中之北平」,如「怎樣建設人民大衆之北平」等。(文中均稱「北平」而非「北京」,因其時北京之名尚未易定,建都問題也尙未決定。),編者又說:「新的文史寫作,應該每一篇都能反映過去那一時代社會羣衆的生活,要注意到以人民福利爲前提,不再為剝削者、反動派、封建者(縱其人蓄道德□能文章,官至一品,立德立言立功,可別上他們的當,像捧曾國藩一樣。)捧場叫好。這是現時代下的新文史家所應特有的態度。」
   話是說得很漂亮的,開出的支票也很吸引人,但就在這篇短短的序中,已暴露了編者的自相矛盾,觀點錯綜之態。一面說「不再爲剝削者、反動派、封建者叫場捧好」,一面却說「縱其人蓄道德、能文章,官至一品,立德立言立功,可別上他們的當。」在這裏,他對封建專制時代的「道德」「文章」有了批判沒有?對官僚資產階級統治時代的「道德」「文章」有了批判沒有?他矇朧地知道新社會新政權下不行那一套舊的文史觀點了,但他本身也壓根兒不清楚要建立新的文史觀點,首先還得從本身的提高認識,提高政治水平,確立羣眾觀點做起。如果他本身僅僅是搖身一變而缺乏澈底改造自己的決心則他筆下的「文史」卽使多出現了一些「人民」「羣眾」之類的字眼,本質上可能仍是毛病白出、問題極多的。作爲讀者,我們歡迎所有的舊文史家都能澈底改造過來,憑藉了他們的較豐富的文史知識與經驗,爲後一代留下一些正確,精密的文史資料;但我們反對那種膚淺的,浮而不實的,從搖身一變開始而自滿自大,驕傲狂妄的寫作態度與學習方法。如果僅僅如此的「改造」了一下,則他們筆下的「文史」是很難成爲新時代的信史的。
   「四十年來之北平」這一專集,就是很好的證明。
   此集中收商音「春耦齋談閣潮」、慵庵「交通系與民初政局」。宣翁「黎元洪復任總統記」、蕘公「紅樓一角一、爽仁「頤和園史屑」、張恨水「五月之北平」、邱吾「京官生活之囘憶等」十篇筆記。其中除極少數的一二篇中的若干段稍有時代氣息外,其餘諸篇大都是記載幾個封建專制時代的「巨頭」們的私生活與「人品」、「道德」的東西,甚至在字裡行間,也還不免流露了慨嘆、敬佩、讚美,或貌似斥責實則五體投地的作者的妙態來。也有的則避開了解放後北京人民社會在轉變中的進步的刻畫,很有閑的在寫□些槐樹或丁香、海棠……也有的則在盛讚封建專制時代京官生活的優閑舒適,和那聽戱吃館子的閑情逸致,認為作十年京官,若居積者必可致富,好學問者亦必可成書」,於是浩嘆「時乎不再!」對新的大變革反似乎頗有些恨恨然了。誠然,此集可收若干篇文字,有的都撰寫於北京解放前,但目前輯成專集再版出書,而作者編者亦未稍加說明或注釋,則顯然是對讀者太不負責任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