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作家的昨天和今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19462
颗粒名称: 蘇聯作家的昨天和今天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12月13日,当代日报社刊登蘇聯文藝工作者讲述蘇聯作家“昨天”和“今天”。
关键词: 当代日报 蘇聯 昨天

内容

前些時,在一個蘇聯文藝工作者的集會中,曾有人建議能否提出一位過去的作家,他的生活是可以被認爲幸福的?可是結果,簡直一個也找不出——萊蒙托夫一成年就放逐;普希金一生都是爲尼古拉所追緝,詩人波萊茲哈雅夫被屯營生活折磨成疾;就是托爾斯泰和尼古拉索夫都受過當時統治者的迫害……。
   所以在十月革命以前,所有俄羅斯的優秀作家,都是在窮困迫害與孤單中度過,當時一位象徵派的詩人——亞歷山大布洛克,曾寫過這麽幾句詩來反映他們的生活:
   「在城外荒涼的地方
   卑濕萎縮的土壤上
   有着那些渺小咒詛的詩人們
   在凋亡中操勞!。」
   可是現在呢?隨着偉大的十月革命的勝利,蘇聯的勞動人民翻身了;同時蘇聯的作家也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政府的優待和人民的熱愛。
   我們知道,在莫斯科的特瓦斯科大道,有一座叫做赫森大廈,在革命成功之後,政府就把它撥作為作家團集——「文藝基金部」,這一作家團集,它主要的工作是保障蘇聯作家的生活——當作家需要一筆錢的時候,就可以向該團體申請,定期歸還。此外作家如果失去了永久或者長期工作能力的時候,文藝基金會也可以給予幫助,而且那是用不着歸還的。
   文藝基金部是屬於蘇聯作家協會委派管理的一種志願的組織,在許多城市中都設有分部,它的經費來源,除了文藝基金部本身所有的——如書店和製本所等等——幾種補助經費之外,蘇聯出版家,要捐出作家版稅的總數百分之一;蘇聯的戯院也得捐出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該部基金。
   在文藝基金部的下面,在莫斯科的近郊,在南方,在克里米亞和高加索。……又分別設立了很多極舒適的「文藝館」,如果蘇聯的作家,要避免都市的煩囂,想靜靜的去從事他們的創作,就可以到那些地方去。
   文藝基金部還有一個服務部,是專門用來料理作家「日常生活」的;這裏還包括了照顧小孩等家庭工作……。
   在舊社會裏,窮困與作家是分不開的,可是在今天的蘇聯,它已成了歷史上的名字了。六唱太陽滿天紅人民當了主、翁北京召開政協會力量意志都集中七唱太陽滿天紅協議國事一堂中成立人民共和國普天同慶樂融融八唱太陽滿天紅舊的統治已告終新的中國萬萬歲光明燦爛照亞東九唱太陽滿天紅新的中國新作風民主自由又幸福努力生產勤做工十唱太陽滿天紅建國首先靠工農全國團結學蘇聯保衛和平定成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其仁
责任者
萊蒙托夫
相关人物
普希金
相关人物
波萊茲哈雅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