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讀者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17731
颗粒名称: 答讀者問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49年11月25日,当代日报刊登“答读者问”,回答周仁富先生的问题。
关键词: 人民 負担 公糧

内容

編輯先生:
   我自家沒有田,種了地主三畝四分田,聽幹部說,今年秋徵公糧要「業佃分担」,我們佃戶也要負担了,這樣我們減租得來的穀子就所剩無幾了,爲什麽過去都是地主完糧而現在我們也要負担呢?請編輯先生解答。
   周仁富上周仁富先生:
   你所提出的問題,我們囘答如下:
   首先,我們認爲繳公糧和減租是不能混淆在一起談的,完糧納稅是每個國民對人民的國家應盡的義務,這在共同綱領第八條中已有明確規定。減租則是爲了削弱封建剝削也不應該單從表面的數字來看,還必須弄淸一個根本道理,也就是應該根據糧「用到什麽地方去?」「爲什麽人用?」來决定其定義的。大家知道,人民政府向人民徵收公糧,都是用來爲人民謀福利的,供應戰爭也好,生產建設也好,沒有一椿不是爲了人民,對人民有好處的,也就是人民政府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財政政策。而過去國民黨反動政府則是搜括民脂民膏,以飽私囊,或用來購買槍砲屠殺人民,從來沒有為人民做過一件眞正的好事。因此,卽使人民負担自己的政府是斗,負担反動政府是八升,在實質上還是一斗的輕,因爲那是自己拿錢出爲自己辦事的!何況事實上反動政府時代的壯丁費、門牌捐、供應費、經常費………名目多至數十種的苛捐雜稅是比今天農民的負担要重得多,
   現在農民已經是國家的主人翁,當家人就更應有當家人的態度和氣魄,看到自己光明的前途和目前國家的需要,爲了解放戰爭的澈底勝利,爲了生產建設的迅速走上繁榮發展的道路,農民就應該克己奉公,積極帶頭,踴躍繳糧。也只有這樣,農民自身的澈底翻身,澈底解放也才有保障。
   (編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