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模範工廠(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15287
颗粒名称: 大連模範工廠(中)
并列题名: ——中蘇遠東電業公司玻璃工廠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49年玻璃工廠把全體職工的智力集中起來,共向克服生產組織和機械設備的欠缺,這就是合理化建議的巨大經濟價值。
关键词: 玻璃工廠 生產組織 機械設備

内容

計劃——共同的法律
   一九四九年,遠東電業公司給玻璃工廠的生產任務是二百七十五萬平方米玻璃。
   這個數字爲去年計劃百分之一三六,比去年的實際產量還多十萬平方米。如果和日寇統治時代的產量比較,則已達到百分之一六二的高度。
   這個計劃是根據總工程師和專家的精確計算和分析而定出來的。
   但是,專家可以精確計算機器的濳在能力,却無法計算出工人的情緒,早在一九四七年底的混亂時期中,儘管工人的生產情緒普遍低落,但是每台玻璃板製造機每小時的生產率已經達到日寇統治時代的百分之一二一,因爲工人已經從奴隸地位解放出來了。隨着階級覺悟的迅速提高,每台製板機的生產率到去年十月份已一躍而爲百分之一八七。同時,工人們特別是提拔到技術領導崗位上的老技術工人,先後提出了許多改進生產組織和機器設備的合理化建議。經過總工程師和技師們研究審核、集中歸納的結果,認爲對改進生產極有價值的建議竟達十二項之多。如果全部實現,最少可以把今年的計劃產量再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於是工廠的行政、黨、工會三方面,又共同訂出一個三百六十萬平方米的希望計劃,作為全廠突破現有生產水平的奮鬥目標。蘇聯廠長常說:「每個工廠都應該有明確的計劃,今年預備降低生產成本多少,改善工人生活多少。」以遠東電業公司的生產計劃作爲生產定額的標準;以、希望計劃」作為廠方實施鼓勵技術上進的超額累進獎薪制以及工會領導工人展開生產立功競賽的共同準繩。——這兩個計劃一經全體職工討論之後,便自然成爲行政、黨和工會共同遵守的生產「法律」。一系列的工作都圍繞着突破現有生產水平這個中心環節同時展開。
   如何突破技術水平?
   經過去年三次生產競賽運動,全廠職工的勞動强度已經提高百分之卅六了。不突破現有的生產技術水平,已經不可能大量提高產量了。而上半年在技術上首先碰到的困難,便是玻璃熔化窰在二月間又面臨一年一度的拆修期。加以修窰的耐火材料還未齊備,一旦動工,三四個月內勢難恢復玻璃生產。因此如何延長大窰壽命,便成了生產計劃能否完成的决定關鍵。
   一千五百度的高熱,兩千多噸的壓力,這股力量每一秒鐘都從窰內向外衝擊侵蝕着,與熔液水平面接觸的窰磚已被侵蝕掉百分之八十了。十七年的老技工也搖着頭說:「延長十來八天不大難,再多可不是鬧着玩的。能辦到日本人早就辦了。」黨的總支委書記却說:「咱們要打掉舊社會的舊腦瓜,大家想辦法!」蘇聯總工程師和中國副廠長領導下的合理化建議委員會,便把全體職工特別是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工人發動起來,集中鑽硏這個急待克服的困難。工人沒信心,領導者就鼓勵他;工人沒把握,領導者就支持他;工八想出一點苗頭,領導者便給以科學的分析和啓發。終於溶化部長劉茂有想出了降低玻璃溶液水平面的辦法,消除了窰磚薄弱部份的負担。並由製板部長解决了因溶液水平與玻璃製板機的距離增大而引起的一連串技術問題。這樣就一舉打破了建廠二十五年以來的日本技術陳規,把大窰壽命延長了七個半月,僅僅上半年的玻璃生產時間卽增加了二分之一。根據當前生產過程中急待解决的主要課題,把全體職工的智力集中起來,共向克服生產組織和機械設備的欠缺,這就是合理化建議的巨大經濟價值。比方僅只是把一個簡單的夾板稍加改造,每台製板機每月就可以多出二萬五十平方米玻璃。又如僅只是稍爲改變了絞拌煤氣爐火的辦法,每年就可以節省燃煤百分之三十。由於職工們的十二項合理化建議完全實現的結果,半年完成全年任務的技術障礙便掃淸了。
   實現勞力與機械結合的工作負責制,則是發揮機械濳在生產力的最好辦法。比方製造玻璃原板的製板機,必須從高熱的熔液面引出凝成的「頭子」卽玻璃板以後,才能藉機械力量同上拔出源源不斷的產品,玻璃「頭子」中斷一次,就得再花七個小時才能引出新的「頭子」,不但減少產量而且使機器在空轉中白白耗費燃料和電力。現仕製板部各個過程都由專人看管以後,每台製板機的連續生產率便提高到百分之一八八。甚至像三個工作班互相交代這樣的小事,由於接手前都能自動詢問過去八小時中機械的細微變化,使得工作緊密啣接,一晝夜間便給製板部增加了五十個工作小時。蘇聯廠長常常說:「每個生產管理人員,必須經常研究勞動組織方面的一切細節和「小事」;那怕只是放過可能利用的一分鐘,一年間就會使全廠的機械空轉掉一萬五十個勞動日。」玻璃工廠就是以這種精密的勞動組織,把每台製板機的潛在生產力發揮到百分之九十三以上,超過去年的紀錄百分之三十。(未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遠東電業公司
相关机构
玻璃工廠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