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我們的先驅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13862
颗粒名称: 紀念我們的先驅者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10月19日,当代日报发表了侠安的《紀念我們的先驅者》一文,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怀念。
关键词: 先驅者 魯迅 巨人

内容

從昨天到今天,從黑夜到黎明,始終站在我們的前面的巨人——是我們的偉大的魯迅。
   正和中華民族爭取解放鬥爭過程中所走過的迂迴曲折的道路一樣,魯迅的生長,魯迅的發展,從窮困、侮辱、追求、寂寞、冷凝、沉默、吶喊、徬徨、以至戰鬥,一步一步,轉彎抹角,穩紮穩打地走向眞理和光明,這條夾雜着晦暗和幽明的曲折道路,不正是反映了中國人民對解放鬥爭的一致的要求和信心麽?
   毛澤東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是的,這個巨人,這個潑刺的戰士,他始終是站在鬥爭的最前線,擎着大旗,冐着敵人的明槍和暗箭,指引着我們的方向,號召我們踼開舊社會的絆脚石,走向新的世界去。
   在今天,當道路業已淸除,曙光業已照臨,魍魎業已匿跡的時候,我們的先驅者却已不及親見了。十三年了,這悠悠的長熄的時候,只有他嚮往於燎原的烈火,興奮而倔强地高叫「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只有他對大眾有信心,只有他對人民有深望,只有他捧出全心供奉給勞苦大衆;只有他夜中,經過了千錘百鍊的中國人民,已經跨上了新世界的初階。前路雖還遙遠,然而明麗的新陽却已普照;旗手雖已倒下,然而指路的大旗却仍然鮮明地遙遙領先。
   這個巨人,身子站在濃重的黑夜之中,他的心却向着黎明。當無邊的黑暗裏爆出幾顆火星,而立即就被以黑夜爲天堂的「城狐社鼠」們所踩在諄諄囑咐着那些「以善於吃苦而馳名世界」的「老百姓們」要「想到自己的力量」(「談金聖嘆」);只有他在號召「有志於改革」的靑年要「深知民衆的心,設法利導,改進」(「習慣與改革」,「要把自己當作大衆中之一個人」(「門外文談」);只有他在推行大眾文化:新文字、木刻、連環圖畫………他要加强大眾的精神武裝。
   他從舊社會來,舊社會裏有的是「人肉筵席」,「人血饅頭」,他看得太多,太深,也就感到太需要改革他起來,作了舊社會的叛徒,並且從各方面來推動和充實革命事業:「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分光。□他自己,則做了肉搏戰的潑剌的投槍子:「因爲從舊壘中來,情形看得較爲分明,反戈一擊,易制强敵的死命□」(墳)舊的破壞了,新的繼來;新的應該是怎樣的一個面目:「一個簇新的,眞正空前的社會制度,從地獄裡湧現而出,幾萬萬羣衆自己做了支配自己命運的人。」(林克多「蘇聯見聞錄」序)那就是他所嚮往的「沒有人壓迫人的無階級社會。」爲了同情和保衞這個新的胚胎,他奮然的起來揭破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欺騙:
   「帝國主義和我們,除了它的奴才之外,那一樣利害不和我們正相反?我們的癰疽,是它們的寳貝,那麽,它們的敵人,當然是我們的朋友了。它們自身正在崩潰下去,無法支持,爲挽救自己的末運,便憎惡蘇聯的向上。謠諑,詛咒,怨恨,無所不至,沒有效,終於只得動手去打了,滅掉它才睡得着。但我們幹什麽呢?我們還會再被騙?」(我們不再被騙了)
   垂死的帝國主義直到今天還要以「民主個人主義」之類膏藥施其欺騙的技倆;直到今天它還沒有一睡着」,我們能不佩服魯迅的這一天才的預言麼?「沒有人壓迫人的無階級社會」,這個理想的光照澈了他的道路,决定了他站在國際主義大旗下為無產階級戰鬥直到死去。
   他相信人民大眾的力量,他與人民大眾一同呼吸,一同歌唱,一同戰鬥,他預言:「未來一定屬於中國人民大眾。」他堅定地指出:中國民族和帝國主義與法西斯主義勢不兩立,但和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國家及一切被壓迫民族站在同一條戰線之上。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他分別得最清楚;誰使我們愛?誰叫我們憎?他辨別得最明確;誰有前途?誰要沒落?也只有他理解得最正確。□□在今天,在先生已離開了十三年的今天,我們在解放了的光耀的土地紀念他,我們應該注視他所擎着的旗子,讓我們跟着他的旗子走吧,在那邊,是明朗的天空,有不謝的星星。
   於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五日深夜欣聞廣州解放。魯迅先生遺容魯迅先生紹興故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侠安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广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