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9372
颗粒名称: 「保守主義者」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9月7日,当代日报社刊登的有关九班副陳景生收集旧鞋子,开始被人们误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后来都向陈景生学习的故事
关键词: 鞋子 陳景生 背包 襯衫

内容

每次我到九連去,常聽到大家在連部談論九班副陳景生的故事,說的人都認爲他們在講着一個具有農民保守性的典型人物的趣事。三排副說:
   「一九四六年,我們從膠濟線開到魯南來,那時候我還當班長,陳景生就當副班長,跑了很多路,陳景生脚上的鞋子,一隻鞋底上磨了個大洞,後跟又裂了口,我早勸他丟了吧,那時他背包裏放着三雙新鞋子,都沒有穿過一囘。他還捨不得把脚上的破鞋丟了。鞋子放上麥草,又走了幾天,後跟破裂得更厲害了,鞋底有一半脫了,墊底的麥草就從破口漏出來,看他走路時脚都不敢提高,像穿拖鞋樣貼着地走。我又勸□丢了吧,他看看也眞是不能穿了,才把它丢在路旁,不過他還把鞋子上的一根帶子拉下來,洗了洗放在飯包袋裏。另外他並不是丢一雙,祗把一隻破的丢了,另一隻還沒磨穿底,其實也差不多了,他還捨不得丢,洗刷乾淨後仍打在背包裏。我問他還有什麽用處,他說等新鞋子穿舊了,一定有一隻先破,丢了破的,兩隻舊的又可以凑成一雙。眞是好主意,你們想他竟保守到這個地步。」
   附和着三排副,大家都議論起來:
   「別人的鞋子是一雙一雙穿的,陳景生的鞋子是一隻一隻穿的。」
   「怪不了他每逢發鞋子時。他總是要把新發的鞋子,換成同舊的一色一樣的才滿意。」
   「但有時候他穿着不一色的鞋子。打棗莊時,我就看見他一隻脚上穿的是黑的橡膠鞋,另一隻脚上却穿着黃的老布鞋。」
   「這是他在行軍路上拾的,別人丢的是一雙,陳景生把沒有破的一隻拾來了;他說膠鞋到底比布鞋經穿。」
   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了好半天,好些人笑得前俯後仰。
   大家都說陳景生有農民的保守性,其實陳景生却不是農民出身。他同我談起過他的身世:他是上海人,父親是當郵差的。他三歲時就沒了娘。小時候跟別的窮孩子一塊,早晚在垃圾堆裏拾破爛東西。十二歲才當雜貨店學徒;十六歲那年抗戰爆發,老闆在閘北的店關了門,他就失業了,之後爲生活所逼,跟人去當了僞軍,在蘇中因出據點上街買菜,被縣政府同志逮住了,以後就在縣政府裡幹,一直到新四軍北撤時,他才參加了主力部隊。
   我好幾次想探究他的保守心理□那時我也以爲他是保守性的典型),但想不到用什麽適當的話去問他,有一次找到了機會,我同他閒談時,他脚上正穿着兩隻不一樣顏色的鞋子,我就問:
   「怎麽?你穿着不一樣的鞋子咧!」
   他坦然的把脚一伸說:
   「習慣了,不是穿錯的。同志!我從小沒有娘,誰給我做鞋穿;靠自己在垃圾箱裡拾人家丟掉的破鞋,破鞋是難得會成雙的。」
   一九四七年八月裏,打了滕縣戰鬥之後,我們開始向魯西南作艱苦的長程轉移。我又到了九連,並打算在整個行軍期中,跟着九連行動。
   那時正是雨季,雨淋濕了我們的衣服,大家用自己的體溫把它烘乾,然後雨水又把它淋濕。就這樣我們拖着疲乏不堪的身體,天天行軍。
   跨過津浦路的那天,我的鞋子完蛋了。按情形說,這雙鞋子早該丟了,但我祗有脚上這一雙,祗好苦心維持着;一遇到休息,我就檢查鞋子,向老百姓借針線,把破了的脫線的地方縫起來。鞋子是天天要破的,我也就天天補,過津浦路前一天,實因太疲乏了,就沒有去補它。當天夜裡走了半程路,鞋子陷在泥漿裏,拔起來鞋後跟整個裂了口,黑夜裡祗好在穿着的舊襯衫邊上撕了一條布帶,把後跟紮起來,走上沒幾步,鞋頭上也裂了口,我祗好把它丢棄在泥漿裡,一隻脚赤着走。挨到天亮才得到休息,拔起脚底板來看,好像用刀刮過一樣,橫七豎八的幾道痕,血珠不斷的流出來。
   當然不光是我,戰士們都一樣走這樣的路,就是新鞋子也祗有三四天壽命;鞋子天天浸在水裏,先把線爛斷了,然後整個鞋底被黏性的泥漿呑吃了去。有的戰士已拿下背包裏最後的一雙鞋——這常是戰士最心愛的一雙,捨不得穿,有的把鞋子提在手裏赤着脚走,但給幹部看到了,他就把你一把拉住:
   「把鞋子穿上走!」
   「我祗有這一雙了!」
   「祗有一雙也要穿着走,不准你把脚跑破了。」
   於是最心愛的鞋子,也只好套到滿是污泥的脚上去,這是「命令」。
   鞋子的困難的確是成了問題我看見營長敎導員連馬包裏的絨線衫褲都拿出來了,通訊員挾着它到處找老百姓換鞋子,換來了鞋子就分給眞正沒有鞋的戰士,我也在背包裏拿出一塊宣敎股長送我的柳條洋布,這是一件襯衫的料子,但現在我要的是鞋子,就拿這塊布換了一雙有鼻樑的舊鞋子,老大爺還不大願意,他抖着那塊布說:
   「同志,這是爲了咱自己隊伍,才給你換的。要不,你說這樣薄的布,又是花花的、給咱有什麽用?」
   但對我來說,換了這雙舊鞋子,還是要我天天補,才算苦苦的維持了一星期,直到鄆城附近,政治部叫軍郵送來了新鞋子,才把它丢掉。以後囘憶這段事,我常說:
   「等於一件新襯衫當鞋穿在脚上;穿了一星期。」
   在那時候,「保守主義者」陳景生,却從未見他赤過脚。還在津浦路東時,別人已開始打開背包拿新鞋子穿,陳景生背包裏的三雙新鞋,還是原封不動。走的路是一樣的,陳景生的鞋也一樣破得很快,只是他又開始在收集別人丟掉的破鞋,一雙中能找到一隻好的,他總是把它刷洗乾淨,排在飯包袋邊上。脚上的穿破一隻,就給換上一隻拾來的,當時因爲一路上丢鞋子的很多,所以陳景生拾來的鞋子也就足够抵得過穿破的。
   過津浦路渡河那天,他班裏參軍的小同志因為夜行軍中把最後一雙鞋穿破了,後來就赤着脚跑到天明,脚底上裂了好幾個口,休息時痛得哭起來。陳景生就不聲不響的打開自己的背包,拿出一雙新鞋子,送給那小同志穿,那小同志就停了哭,難爲情的說:
   「班長,你自己也要穿呀!」
   陳景生又摸出兩雙新鞋高揚着,安慰他說:
   「看,我還有兩雙!你穿了吧!」
   後來我知道陳景生不久又把那兩雙新鞋送了人;一雙是給班裏的,一雙送給排長了。他自己呢?仍舊拾着破鞋穿!還揀了兩隻比較好的——當然不是一色的,打在背包裏。
   此外,過了津浦路以後,九連有很多同志是學起陳景生的辦法來,脚上鞋子破了,祗丢一隻,換上一隻新的。也有同志學他在路上拾破鞋子。一時整個連多半穿着不一色的鞋,當時大家全不以爲這是什麽「保守主義者」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魯山
责任者
陳景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