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講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9237
颗粒名称: 聽講座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9月6日,当代日报社刊登的作者聽了「個人自由與集體自由」后的感触。
关键词: 個人自由 集體自由 讲座

内容

我每天都希望聽講座,因爲每次聽過講座以後,都或多或少的給我解决一些思想上的問題。這次聽了「個人自由與集體自由」又給我弄清了幾個模糊的觀點。
   首先是糾正了對於個人與集體的看法。從前我認爲個人在集體中是沒有前途的。集體是埋沒個人的天才和限制個人自由的,例如魯濱遜如果不是漂流到荒島上,决不會得到那一套獨立生活的本領。然而聽到階級社會中的剝削關係的解釋以後,我恍然大悟:原來無論是多麽有天才的人物,若離開集體也是毫無用處的,魯濱遜要不是利用了集體創造的工具(如手槍和船板),利用了由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智慧,馴服了星期五,取得了生活資料,他是不可能生存的;又聯系到我個人生活的一些經驗,所以我確信了獨自徜徉於靑山綠水、花草叢中的避世生涯,不過是剝削了多數人勞動的成果,而一己享受的別名,事實上,離開集體的個人,就像離水的魚和離土的樹一樣。
   其次是階級觀點的開始明確。從前我雖然痛恨封建階級,可是對於我家的土地被平分,總認爲不合理,認爲侵犯了「財產自由」,今天聽到「自由與階級鬥爭」,才弄清楚了:原來勞動創造了世界,幾千年來多數勞動人民受少數剝削階級的壓迫,才實在是最不合理的。
   爲了使世界更美好,只有叫勞動人民享有允分的自由;如果要維持封建階級的「財產自由」和給他們以反革命活動的自由,就等於拒絕社會進步,並危害廣大勞動人民的生存自由,這是極端錯誤的。
   最後是對於自由的再認識,從前雖然模模糊糊的知道自由不是憑空而來的,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可是同時又認爲人活一世,無拘無束,才是自由到家。現在可明白了個人自由應建築在集體自由的基礎之上,只有服務於包括自己在內的集體利益中,才能得到眞正的自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胡肇蘭
责任者
魯濱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