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秧歌舞的偏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8570
颗粒名称: 糾正秧歌舞的偏向
分类号: G210
摘要: 秧歌旣是羣眾性的一種藝術,就又本質地規定了它是一種土生土長「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帶有無比豐富的內容與羣衆性的民間藝術形式。
关键词: 秧歌 羣眾性 藝術

内容

北平解放以後,秧歌這一帶有羣眾性的民間藝術,便很快地普遍和發展到各社會階層中去。每當慶祝某一大城市的解放或自己節日的來到,人民的秧歌隊,就從四面八方一起扭上了街。到處響起秧歌有節奏而又激動的鑼鼓聲,充分表現了今天解放區人民的歡樂。
   但在其中除了少數文工團能够正確地掌握秧歌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之外,更多的帶業餘性質的缺乏敎育的秧歌隊,却在化裝和表現技術(如扭法,步法等)方面發生了一些偏向:在大街小巷,我們常不時地看到有些個別組成的秧歌隊,把自己打扮成濃裝豔服,臉上抹滿了鉛紛和胭脂,在腿上綁好「高蹺」,扭起來故意甚至誇張地作出一些令人肉麻的,相互調情的動作以博得觀眾低級的喝釆爲滿足這使我們不能不聯想到從前在過新年、趕廟會,所見到的那種「高蹺會」「龍燈會」及「獅子會」一類的玩藝兒。
   秧歌旣是羣眾性的一種藝術,就又本質地規定了它是一種土生土長「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帶有無比豐富的內容與羣衆性的民間藝術形式。正因爲如此,就不但帶有普遍性,而且形式是多樣的。叫人看了,有一種淳樸、有力、自然、活潑和熱辣辣的感覺。然而今天在解放後的北平某些缺乏思想領導和必要的技術訓練的「秧歌隊」,為迎合一般小市民庸俗的趣味,扭扭揑揑從形式上引人發笑,這種偏向如不迅速糾正,它就會阻礙了秧歌的發展。的表現方法(如步伐、隊形的排列、穿插與扭法等)。只有這樣才能使羣眾的秧歌舞逐漸更廣泛展開活動,不致陷於停滯,而能繼續獲得鞏固與提高。不然一方面是關起門來空言提高,一方面是日益墮落為迎合小市民低級趣味的庸俗化,這樣將會影響秧歌的正常發展!
   這種偏向的產生,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城市小市民對農村生活及生產勞動是陌生的,對於這種活潑、樸素的秧歌舞形式不能正確地應用;另一方面是對他們思想上的啓導不够,缺乏在工作中有計劃、有步驟地把他們組織起來加強必要的敎育。爲要及時糾正這種偏向,首先應該啟發羣眾的覺悟,在他們需要與自願的基礎上開始加以改進才不致於脫離羣眾。此外還不妨先找出幾個重點,培養骨幹分子及典型的秧歌隊,逐步予以提高。突破一點而用以推動全面,並向他們作可能深入的宣傳、解釋和敎育,使一般帶有業餘性質的秧歌隊從而獲得正確的理解,也從而得以掌握有力、樸素和健康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