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大西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7464
颗粒名称: 挺進大西北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進軍大西北,消滅胡馬匪,解放大西北人民。」已成爲五五九團一營全體指戰員的口號。
关键词: 戰士 行軍 大西北 口號

内容

一、英雄們整裝待發
   「進軍大西北,消滅胡馬匪,解放大西北人民。」已成爲五五九團一營全體指戰員的口號。大家都在進行輕裝,準備長途的大進軍,每個人都定了行軍計劃。班排連都寫了立功條件,實行三不運動(不逃亡、不掉隊、不病醫),三不走運動(借東西不還淸不走、水不滿缸不走、院子不掃淨不走)及體力與思想互助。人人興高采烈地互相保證互相挑戰,一連三機槍班與團首長挑戰,團首長亦覆了應戰書,並贈給了全班每人一朶紅花,綴在胸前,大家並提出了:「說到,作到,西安對照」的口號,情緒異常高漲。
   二、兩座火山七十里
   的的嗒噠!嗒……集合號響了,三連三分鐘集合齊了。在寂靜的深夜,繁雜的星光作着伴侶,除了沙沙的脚步聲外,再沒有別的音響了。該連是全團的後衞,鋼鐵般的隊伍,沿着蜿蜓的山道飛也似的奔馳着,轉過了山麓,第一座四十里地的高山已在面前,隨着星光的逐漸消逝,東方已漸漸發白,這時前衞已到達山頂,後衞還在半山腰中,戰士們興高采烈地唱着自編的歌曲:「爬一山又一山,山山接連,老不斷,哎唉喲,到了那大西北立個大功勞!」剎那間全連展開了大互助運動,政指高根銀同志强壯的身體,高高的個子,越顯得體格魁偉,雖然左眼失明,但他的右眼却晶瑩的閃着光,精神飽滿年靑英俊,他四件寶貝不離身,機槍、揹包、行軍鍋、油担子,都輪流的出現在他的肩上,每個人都爭先恐後的搶奪着,展開了爭奪戰,每班都提出了槍不出班的口號,「雙槍□」的英雄太多了,全連呼爲「八班的小鬼」張根忠同志,雖然身體衰弱,個子矮小,但他還揹着十五斤的爆破筒,偶而不注意被別人搶去了,他在追着搶奪,因後搶到手,急的哭着嚷:「我的功勞被他奪去了!」九班久病未癒的戰士盧萬林同志,一天沒有吃飯,仍然揹着自己的東西堅持行軍,沒月掉隊,大家都忘記了疲勞,征服了炎夏的烈日。第二座三十里的高山也飛速的從脚下馳過,遠遠的望見霍縣城已懸掛在曲折的下坡道的盡頭,閃閃的星光又在伴隨着一百二十里行程的勝利者,於興奮愉快的歌聲中進入宿營地。
   三、穿過稷山河津縣城
   在雄壯的軍樂與宏亮的歌聲中,雄糾糾的戰士們,一隊隊的從街上通過,城頭上懸掛着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巨幅畫像,慰問棚一個緊接一個,各種音樂組、秧歌隊、高蹻等等,都在扭着,唱着,演奏着,鑼鼓喧天,彩花紛飛,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拿着濕手巾,替戰士們擦着臉上的汗水和塵土,十一歲的小女孩手裡拿着鷄蛋捲煙,一個個一支支的送給每個戰士,手巾慰問袋等物擺滿了街,開水都排列在兩旁,老太太靑年婦女結隊歡迎,親切的叫着:「同志們喝碗水吧!」將開水一碗碗的送到戰士們的手中,到處都充滿了革命的熱愛,紅綠彩色的標語對聯貼滿了街:「歡迎西進大車」、「打遍華北眞英雄」、轉戰西北再立功」……這感動了每個人的心,大家喊出一致的口號:「堅决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解放大西北消滅胡馬匪!」「我們要拿實際行動來囘答人民!」
   (以下轉入第二版)
  四、渡過天險的黄河
   「你瞧!前面就是黃河,眞是天險呵!」大家都興奮的跳起來嚷着!
   遠遠聽到汹湧澎湃的河水,像千軍萬馬般奔騰着,呼號着,盼望很久的黃河,今日下午卽要開始渡過,在宏亮的歌聲中,隊伍迅速而有秩序的上了船。渡口河幅很窄,最寬不過一、二百米達,水從□□注向平原,一洩千里,形勢險惡,據有經驗的船工談:「水深九里十三丈」。白髮蒼蒼七十餘歲的老船手穩把着舵;黝黑而建壯的船工們,用盡了平生的氣力緊搖着雙槳,在「嘿喲!划喲!嘿喲!划喲!」的喊聲中,與驚濤駭浪的黃水搏鬥着,以空前驚人的速度,把部隊安全的運過了河。
   我們登岸了,天還不到黄昏,然而這已是船工們第九次的轉運了。五、別了!郃陽的父老
   夕陽斜射在每個戰士的臉上,通訊員在喊着:「離宿營地還有八里,快過郃陽城了!」老鄉、學生及地方幹部同志們,都走出三里多地來迎接部隊,搶着揹行軍鍋,担油挑子,扛機槍小炮,縣委書記的女人搶着揹起了行軍鍋;十一歲的小女孩杜娟,搶過戰士的衝鋒槍好奇的看了幾眼,揹在肩上;老鄕們都把捆在馱騾上的重機槍解下揹在肩上。開水一担一担的送過來,城關上,人民站滿了兩旁,秧歌花鼓等扭成一團,新獻的「人民功臣」,「百戰百勝」的紅旗飄蕩在隊前,炊事員身上插滿了花,將一斤多重的上等白麵作成「百里饅頭」,贈給戰士,歡迎的人羣一直跟到了宿營地——官莊。
   打官莊出發時,官莊老鄉的秧歌隊及花車又結隊送出了十里地。快翻溝了,這金水溝上下約八里地,溝底下的羣眾,早已等待着歡迎,將水菓都送給了每個戰士,婦女們搶下戰士們的東西,揹上山坡。李家窪十四歲的李建民及七里莊十二歲的黃炳才,都扛着機槍,北里坊五十三歲的老大伯戴寳祥揹着行軍鍋一直送到了坡上,大家親如一家,快樂的暢談着。上坡了,戰士們搶過東西來,老鄕們還依依不捨的望着整齊的行列。
   老鄉們的熱情,使大家都感動的流出了熱淚——它流向心的深處,凝成了力量!它將加速敵人的滅亡。六、副團長與參謀長
   競賽
   火燒似的太陽晒的每個戰士都出了熱汗,衣服都濕透了。副團長鄧什鈞同志與參謀長張潤臣同志到了機炮連搶着要揹戰士們揹的東西,可是戰士們為了照顧首長的疲勞,誰也不願意給他們,爭奪了很久,副團長搶過了六〇砲,又加上了一支步槍;參謀長搶過了重機槍身,兩個人互相競賽的走了三十里,到達宿營地時,才交給了戰士。全體幹部戰士都展開了學習鄧張的互助運動。七、戰鬥的準備
   十六日的行軍,戰士們都學會了怎樣在行車中減輕疲勞與使脚不打泡,大家集□編了個行軍訣歌,每個人都在哼哼的唸着:「臂甩開,體前傾,邁大步,脚放平,踏實地,不蹬空,步步要拿穩,不快不慢緊跟行,宿營先燙脚,鞋襪經常要乾淨。」
   一千二百餘里的長途行軍,已勝利的到達了集結地點,三連無一病號,無一掉隊,出現了許多功臣;秦中利的輕機槍始終沒脫離自己的肩上,實行了自己的諾言,一共四十餘斤的重量揹到了大西北,大家興奮的評功獎功後,已開始準備進入戰鬥,都擦槍磨刀,决心在戰鬥中立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根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