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們的農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6936
颗粒名称: 改造我們的農作物
并列题名: 農藝學系
分类号: G529.71
摘要: 杭州市浙大的農藝系是單元的,只是農藝作物的研究學習部門,與國內其他各大學的農藝系(包括作物,植病虫,農業化學……在內)有着很顯著的差別。
关键词: 學習 農藝系 差別

内容

浙大的農藝系是單元的,只是農藝作物的研究學習部門,與國內其他各大學的農藝系(包括作物,植病虫,農業化學……在內)有着很顯著的差別。
   本系分成三組——育種、栽培及師範。育種組是着重於作物的育種,如遺傳性狀及品種改良之研究,多注重理論方面。栽培組是研究作物生長習性對環境之關係,師範組是培養農藝師資人材,俾從事農業敎育。至於系中的課程,一年級與農院其他各系相同,是一些基本課程,二年級亦大致相同,僅系中加開一科作物通論,到三年級便進入了本系的主要課程如田間技術,生物統計,作物育種,特用作物,食用作物等,四年級主要的課程為稻作,麥作,棉作(三者任選其一),育種專題,農藝討論,作物專題研究等。栽培組不修育種專題而爲修作物生態、植物營養與普通分析化學等科。師範組則育種專題,農藝討論不修,另修敎育心理、中等敎育、敎育概論等課程。
   本系設備,堪稱完美,有廣大的農場以供實習之用,作物標本區栽有各種作物標本,足供實驗觀察,各種實驗器材,亦很齊全,並闢有小圖書室。先生方面:系主任蕭輔先生,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為國內有數之棉花研究專家。沈學年先生是農藝界知名的水稻小麥專家。丁振麟先生對大豆,玉米的研究特精,已搜集了國內外九百餘大豆品種,現在正利用蘇聯遺傳學家兼育種專家米邱林(Z.V.MohnrIn)之嫁接方法作營養雜交實驗,過興先先生自解放後,便任杭市軍管會實業處農業組職務,兼浙江農業改進所主任,下期仍囘系任敎,過先生是研究棉花的。方正三先生是從國外歸來不久,專研究農業機械。
   解放以後,系中的先生與同學們,又共同擬訂了一個農藝系的改革綱要,糾正過去的缺點及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今後實行研究、討論、實習三位一體的敎育方針,使工作深入農村,與廣大的農民大眾結合。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