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6869
颗粒名称: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分类号: G210
摘要: 帝國主義給自己準備了滅亡的條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大眾和帝國主義自己國家內的人民大眾就是這樣的條件,帝國主義驅使全世界的人民大衆走上消滅帝國主義的偉大鬥爭的歷史時代。
关键词: 帝國主義 條件 歷史時代

内容

美國的白皮書在現在這個時候發表,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勝利和帝國主義的失敗。它反映了整個帝國主義世界制度的衰落,帝國主義制度內部的矛盾重重,無法克服,使他們自己陷入了極大的苦悶中。
   帝國主義給自己準備了滅亡的條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大眾和帝國主義自己國家內的人民大眾就是這樣的條件,帝國主義驅使全世界的人民大衆走上消滅帝國主義的偉大鬥爭的歷史時代。
   帝國主義替這些人民大眾準備了物質條件,也準備了精神條件。工廠、鐵道、槍砲等等,這些是物質條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的物質裝備,大部分是從美國帝國主義得來的。一部分是從日本帝國主義得來的,一部分是自己製造的。
   自從一八四〇年英國人侵略中國以來,接着就是法國進攻中國的戰爭,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戰爭,英國、法國、日本、沙皇俄國、德國、美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八國聯軍進攻中國的戰爭,日本進攻中國的戰爭,日本和沙皇俄國在中國領土內進行的戰爭,一九三一年開始的日本進攻中國東四省的戰爭,一九三七年開始繼續了八年之久的日本進攻中國□□的戰爭,最後是最近三年來表面上是蔣介石實際上是美國進攻中國的戰爭。這最後一次戰爭,美國政府的白皮書上說,美國對國民黨政府的物質幫助佔國民黨政府的「金錢支出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在軍事方面,供給了國民黨政府的「軍需品的大部分」,這就是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的戰爭。所有這一切侵略戰爭,加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侵略和壓迫,造成了中國人對於帝國主義的仇恨,使中國人想一想,這究竟是怎麽一囘事,迫使中國人的精神發揚起來,從鬥爭中團結起來,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積一百零九年的經驗,積幾百次大小鬥爭的經驗,軍事的和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經驗,方才獲得今天這樣的基本上的成功。這就是精神條件,沒有這個精神條件,革命是不能勝利的。
   爲了侵略的必要,帝國主義給中國造成了買辦制度,造成了官僚資本,並因而造成了帝國主義的對立物——造成了中國的民族工業,造成了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而特別是造成了在帝國主義直接經營的企業中,在官僚資本的企業中,在民族資產階級的企業中做工的中國的無產階級。爲了侵略的必要,帝國主義以不等價交換的方法剝削中國的農民,吏農民破產,給中國造成了數以萬萬計的貧農大羣衆,貧農佔了農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爲了侵略的必要,帝國主義給中國造成了數百萬區別於舊式文人或士大夫的新式的大小知織分予。對於這些人,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中國的反動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分人,到了後來,只能控制其中的極少數人,例如胡適、傅斯年、錢穆之類,其他都不能控制了,他們走到了它的反面。學生、敎員、敎授、技師、工程師、醫生、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公務人員,都造反了,或者不願意再跟國民黨走了。共產黨是一個窮黨,又是被國民黨廣泛地無孔不入地宣傳爲殺人放火,奸淫搶掠,不要歷史,不要文化,不要祖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講道理,共產共妻,人海戰術,總之是一羣靑面獠牙,十惡不赦的人。可是,事情是這樣奇怪的,就是這樣的一羣,獲得了數萬萬人民羣眾的擁護,其中,也獲得了大多數知識分子尤其是靑年學生們的擁護。
   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還要看一看。他們想,國民黨是不好的,共產黨也不見得好,看一看再說。其中有些人口頭上說擁護,骨子裏是看。正是這些人,他們對美國存着幻想。他們不願意將當權的美國帝國主義份子和不當權的美國人民加以區別。他們容易被美國帝國主義份子的某些甘言蜜語所欺騙,似乎不經過嚴重的長期的鬥爭,這些帝國主義份子也會和人民的中國講平等,講互利。他們的頭腦中尙殘留着許多反動的卽反人民的思想,但他們不是國民黨反動派,他們是除了國民黨反動派以外的人民中國的中間派或右派,他們就是艾奇遜白皮書中所說的「民主個人主義」的擁護者,艾奇遜們的欺騙做法在中國還有一層薄薄的社會基礎。
   艾奇遜的白皮書表示美國帝國主義者們對於中國的目前這個局面是毫無辦法了。國民黨是那樣的不行,無論幫它多少總是命定地完蛋了,他們不能控制了,他們無可奈何了。艾奇遜說:「不幸的但亦無法逃避的事實,是中國內戰的不幸結果為美國政府控制所不及。美國在它能力的合理限度以內所曾經做過或能够做的。都不能改變這個結果。美國所未做的,對於這些結果也沒有影響。這是中國內部勢力的產物。這些勢力,美國亦曾試圖加以影響,但不能有效。」
   按照邏輯,艾奇遜的結論應該照着中國某些思想糊塗的人們的想法或說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强盜收心做好人」,給人民的中國以平等和互利的待遇,再也不要做搗亂工作了。但是不,艾奇遜說,還是要搗亂的,並且確定地要搗亂。效果呢?據說是會有的。依靠什麽批人物呢?就是「民主個人主義」的擁護者。艾奇遜說:「中國的悠久文明和民主的個人主義終將再度勝利,中國終將推翻外來制度。我認爲我們應當鼓勵在中國的一切發展,這些發展在現在或將來都是爲了達到上述目標而工作。」
   帝國主義者的邏輯和人民的邏輯是這樣不同的。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及世界上一切反動派的邏輯,他們决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這是一條馬克斯主義的眞理。我們說「帝國主義是很兇惡的」,就是說它的本性是不能改變的,帝國主義份子决不肯放下屠刀,他們也决不能成佛,直至他們的滅亡。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他們也是决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這是馬克斯主義的又一條眞理,俄國人民的革命曾經是依照了這條眞理,中國人民的革命現在也是依照這條眞理。
   階級鬥爭,一些階級消滅了,一些階級勝利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展史的就叫做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
   自我批評的方法只能用於人民內部,希望勸說帝國主義者和中國反動派發出善心,囘頭是岸,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是組織力量和他們鬥爭,例如我們的人民解放戰爭,土地革命,揭露帝國主義,「刺激」他們,把他們打倒,制裁他們的犯法行為,「只許他們規規矩矩,不許他們亂說亂動」,然後才有希望在平等和互利的條件下和外國帝國主義國家打交道,然後才有希望把已經繳械和投降了的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和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幫凶們給以由壞人變好人的敎育,並把他們變成好人。中國的許多自由主義分子,亦卽舊民主主義分子,亦即杜魯門、馬歇爾、艾奇遜、司徒雷登們所瞻望的和經常企圖爭取的所謂「民主個人主義」的擁護者們之所以往往陷入被動地位,對問題的觀察往往不正確——對美國統治者的觀察往往不正確,對國民黨的觀察往往不正確,對蘇聯的觀察往往不正確,對中國共產黨的觀察也往往不正確,就是因爲他們沒有或不贊成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去看問題的原故。
   先進的人們、共產黨人、各民主黨派、覺悟了的工人、靑年學生、進步的知識分子,有責任去團結人民中國內部的中間階層、中間派、各階層中的落後分子,一切還仕動搖猶豫着的人們(這些人們還要長期地動搖着,堅定了又動搖,一遇困難就要動搖的),用善意去幫助他們,批評他們的動搖性,敎育他們,爭取他們站到人民大眾方面來,不讓帝國主義把他們拉過去,叫他們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不要以爲勝利了,就不要做工作了。還要做工作,還要做很多的耐心的工作,才能眞正爭取這些人們。爭取了他們,帝國主義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遜的一套就無所施其技了,中國人民的和平就可以鞏固了,國家建設的工作就可以順利地進行了,封鎖、水災、失業、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等等困難就易於克服了。
   「準備鬥爭」的口號是對於在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關係的問題上,特別是中國和美國的關係的問題上尙存有某些幻想的人們說的,他們在這個問題上還是被動的,還沒有下决心,還沒有和美國帝國主義(以及英國帝國主義)作長期鬥爭的決心,因爲他們對美國還有幻想。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和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或者相當大的距離。
   美國白皮書的發表是值得慶祝的,因爲它給了中國懷有舊民主主義思想亦即民主個人主義思想,而對民主集體主義,或民主集中主義,或集體英雄主義,或國際主義的愛國主義,不贊成,或不甚贊成,不滿,或有某些不滿,甚至抱有反感,但是還有愛國心,並非國民黨反動派的人們,澆了一瓢冷水,丟了他們的臉,特別是對那些相信美國什麽都好,希望中國學美國的人們澆了一瓢冷水。
   艾奇遜公開說,要鼓勵中國的民主個人主義再度獲勝,推翻所謂「外來制度」。這就是說要推翻馬克思列寧主義,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制度,因爲據說這個主義和這個制度是「外來」的,在中國沒有根的,是德國的馬克斯(此人已死了六十六年),俄國的列寧(此人已死了二十五年)和斯大林(此人還活着)把他們的意志强加於中國人的,而且這個主義和這個制度是壞透了,提倡什麼階級鬥爭,打倒帝國主義等等,因此必須推翻。這種「推翻」的工作,經杜魯門總統、馬歇爾幕後總司令、艾奇遜國務卿(卽經手發布白皮書的一位可愛的洋大人)和司徒雷登滾蛋大使們「鼓勵」,經過「民主個人主義」之手,據說:「終將再度勝利」艾奇遜們認爲這是在做「鼓勵」工作,但很可能被中國的那些雖然相信美國但是尙有愛國心的民主個人主義者們認爲是一瓢冷水,使他們感覺丟臉,不和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當局好好地打交道,却要幹這些混賬工作,而且公開寫在白皮書上,丟臉!丢臉!對於有愛國心的人們說來,艾奇遜的話不是一種「鼓勵」,而是一種侮辱。
   中國是處在大革命中,全中國熱氣騰騰,有良好條件去爭取和團結一切對人民革命事業尙無深仇大恨,但有錯誤思想的人們,先進的人們就應利用白皮書,向一切這樣的人們進行說服工作。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