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6626
颗粒名称: 比喻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8月12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比喻”一文,文章介绍了比喻的意义和难处。
关键词: 蘇聯 比喻 問題

内容

爲了便於說明一個問題,爲了使要說明的問題更顯豁易懂,我們講話的時候常常用到比喻。
   但是,事實上用比喻也很難,因爲每一件事各有其不同的歷史環境,所以用比喻的時候,常常強調某一點的相似,而忘記了其他點的不同,這樣,有時候比喻用得不恰當,便會失去用比喻的原來的意思,反而使整篇講話的意義發生偏差。
   舉一個例說,時人常常用蘇聯建國時期的艱難來比喻我們目前的遭際,這的確在許多地方是相同的,我們也的確可以從蘇聯艱苦奮鬥的歷史中搬到許多寳貴的經驗敎訓。但是,假如把這個比喻引申開去,說到對外關係,認為蘇聯當時並沒有「一面倒」,所以我們今天犯不着「太不技巧」地强調「一面倒」,應該「利用」英美……那麽這比喻就「豁邊」了。爲什麽?問題不是很明白麽?一九二〇年時代的蘇聯的國際環境不同於一九四九年時代的中國的國際環境,當時蘇聯是世界上唯一個蘇維埃國家,根本沒有任何一邊可倒,所以根本上就不可能發生「一面倒」的問題。而今天的中國呢?不是已經有了社會主義國家的世界巨强的蘇聯,和許多新民主主義國家了麽?不是已經有了可以倒的一邊了麽?
   一九二〇年時代蘇聯不會——也不可能發生「一面倒」的問題,而一九四九年時代中國可以和必然要發生「一面倒」的問題,其分別就在於此,而同時,講話時用比喻之難,也在於此。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黃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