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國民黨匪幫的「幣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5127
颗粒名称: 評國民黨匪幫的「幣制改革」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國民黨反動政府爲了作最後的掙扎,爲了向中國人民作最後的一次掠奪,一次欺騙,實行所謂「幣制改革」!
关键词: 國民黨 幣制改革 欺騙

内容

當國民黨匪幫的軍事政治經濟已經瀕於完全崩潰,當他們的殘餘軍事力量很快地就要被人民解放軍最後從中國本土掃除出去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政府爲了作最後的掙扎,爲了向中國人民作最後的一次掠奪,一次欺騙,他們最近又實行所謂「幣制改革」了!這次幣改的名稱是叫做什麽「銀元兌換券」而不是什麽「金元券」了。誰也知道,去年「八一九」國民黨匪幫所大吹大擂「祇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金元券尚且不到七十天便破了產,不到九個月之內便變成一錢不值的廢紙,這一囘所發行的「銀元券」,其壽命一定比「金元券」更短得多。當去年「八一九」時,我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國民黨這樣的改革幣制能够成功,那麽世界上所有的經濟學與貨幣理論的書都可以付之一炬了」。這一次,連小孩子也明白:金圓券濟不了事,銀元券還濟得了事嗎?所以今天我們要再來批評國民黨反動派的銀元券之必然失敗似乎是多餘的,因爲這已經變成了婦孺皆知的常識。正如今天如果有人要寫篇論文來證明國民黨反動政權之失敗,未免浪費筆墨一樣。但是這裏我所要指出的是這次國民黨匪幫發行銀元兌換券的欺騙性與其掠奪性,要喚起蔣管區民衆的注意,千萬不要再上當了。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廣州國民黨匪幫這囘發行「銀元兌換券」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其財政上的困難,决不是爲了金融上的流通行使之方便。據國民黨僞財長徐堪自己所宣佈,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支出每月必不可少於四千五百萬元,收入為一千至一千五百萬元。相差達三千萬元左右」(以銀元爲單位)。但我們知道徐堪這一數字是低估的,事實上,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收入每月最多不會超過一千萬元,而支出則達一億銀元(據僞中央社六月二十九日廣州電)。由此可知每月赤字財政至少為八九千萬元。那麽用什麽方法來彌補這每月八九千萬元的赤字財政呢?在過去是依賴發行鈔票,但自金元券爲人民所拒用變成廢紙以後,金圓券的印鈔政策已失了效□它必須變一變花樣,換一種貨幣名目,以便繼續其印刷機政策。但是如果單單發行一種銀元券,那麽,老百姓决不會再來上當,所以一定要規定所謂「十足兌現」但如果是眞正□條件的「十足兌現」的話,今天發出一萬,明天兌進兩個五千,國民黨反動派一點好處也得不到,他何至如此「許子之不惲煩」來發行一次銀元券,乾脆使用銀元不是還省些印刷費嗎?所以在所謂十足兌現中,國民黨反動派就玩花樣了:第一是規定兌換地點之限制,卽銀元兌換券雖可兌換銀元,但兌換地點僅限於廣州、重慶、桂林、衡陽、昆明、貴陽、成都、蘭州等幾個都市。然而如果僅有兌換地點之限制,那銀元兌換券也不可能流通到這幾個都市之外,於是第二又加上一條,「各級政府稅收及公營事業收費,一律收受銀元兌換券」。這樣凡交稅欵及郵電鐵路付費非用銀元兌換券不可,而銀元兌換券之兌換銀元却僅限定於幾個都市。於是國民黨反動派就利用這個空子可以來多發幾張用不到兌現的紙幣(卽利用時空的限制,使它所發出的銀元券兌換券不至立刻去兌現銀元)。但是不是所有在指定兌換地點都可以無條件地十足兌成銀元呢?也不見得,這裏國民黨反動派再拖上一條尾巴:「銀元鑄造未充分時,銀元兌換券之兌現,得以黃金為之,其兌換率由中央銀行掛牌公告。」(發行條例第七條)。這樣,僞中央銀行就可以藉口銀元未鑄好而改兌黃金。因爲一元銀元兌換券兌換一個銀元是較少伸縮餘地的,而銀元兌換黄金的牌價却可以高低自如,把兌換券價值盡量壓低,把黄金兌價無限提高。事實上,僞中央銀行有沒有如許黃金來兌換呢?也决不會有的。這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僞中央銀行可以藉口黄金未運到而改發黄金存單,也可以把黃金牌價提得太高,使人們不願去換…………總之,藉口不兌的方法多得很。我們可以斷言,銀元兌換券的兌現銀元,卽令實行,决不可能繼續到兩個月,那時銀元券又變成了一堆廢紙,一文不値了!
   總之,這次廣州國民黨匪幫的發行「銀元兌換券」又是一個大騙局,又是一個大掠奪。它想借此為名來彌補龐大的赤字財政,借此來大大攫括一番,以籌措他們流亡到海外時的逃難基金。我可斷言:在銀元兌換券發行一開始,銀元與銀元兌換券便會有差價,在很快的将來,銀元兌換券便會變成一錢不値,做金圓券第二。國民黨匪幫的所謂「十足兌現」是完全騙人的,這一一十足兌現」的西洋鏡很快就會被揭穿。國民黨反動派眞是一個大騙子。試想當金圓券於五月間被人民拒用時,國民黨反動政府規定以每五億金圓券兌換一個銀元,五億金圓券合僞法幣便是一千五百萬億元,遠超過了去年「八一九」發行僞金圓券時僞法幣的發行總額(當時國民黨政府公佈法幣發行額約爲六百萬億元)。當金元券初發行時,金元券一元合銀元五角,反動政府根據這一比價向人民強制收兌;但不到九個月,反動政府却以五億元合銀元一枚而收囘了!這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騙子嗎!將來銀元兌換券的命運一定比這還要慘,現在反動政府儘管規定「十足兌現」,但是不要到兩個月,也許五億元兌換券還兌不到一枚銀元了!
   國統區的同胞們,千萬不要再上國民黨反動派的當了!拿了銀元兌換券立刻去兌換銀元,兌換不到便一致拒用,兌換券放在口袋裏二天便有一天的危險。全國各地卽將完全解放,解放之後,人民政權對於僞政府所發行的銀元兌換券,是不需要負責兌換的。過去人民政權對於僞金圓券定一比價收兌,這是因為人民政權認爲僞金圓券雖爲國民黨反動政府所發行,但這是國統區唯一的流通工具,在暴力之下,人民非使用不可。因此人民政權雖不承認僞金圓券,日為了照顧大多數民衆的利益,還是把這損失自己挑起來了,僞銀元兌換券的性質却與此不同,國統區人民應該拒絕銀元兌換券,或在收下以後,立刻去僞中央銀行兌現,如果旣不拒用,又不兌現,一定後悔莫及!
   國民黨反動派這次發行銀元兌換券證明是一個更大的欺騙,更大的掠奪,也是一個更大的冒險(這是僞財長徐堪自己承認的)。這一冒險的失敗是必然的,這一騙局的揭穿也是很快的。人民政權將來對僞銀元兌換券不但不會承認,也不需要收兌,這是我們所可斷言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