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會的科學工作者(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2858
颗粒名称: 新社會的科學工作者(五)
分类号: G210
摘要: 理論科學的研究是沒有必要的,而是說,理論科學要有計劃地和實際需要配合起來,隨時照顧到生產上直接或間接所提供的問題,才能有它充分發展的園地,才能在中國生根,才能有提高的基礎。
关键词: 新社會 科學 工作者

内容

把學習科學認爲是爲人民服務的神聖的工作,那選擇題材的方法就純然不同了。首先要問,今天的人民,(或較久遠的)有些什麽需要?他們所提供於科學界的是那些問題?儘管這些東西是專家們認為「沒有理論的價值」,儘管是一些微小但可以改進的地方,都應該勉力從事。蘇聯的斯達哈諾夫,不是一個「理論家」,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却是大到無可比擬。新的研究題材,應該是從現實中來吸取,應當是從現實中來、到現實中去的學習。例如在發展生產這一中心任務中,在各部門生產崗位上的科學工作者,就應該把如何克服困難,改進技術,提高出產品的質與量等作為主要的學習題材。其他的科學工作者,也在儘量地使自己的工作關聯到這一問題。
   但這里,並不是說,理論科學的研究是沒有必要的,而是說,理論科學要有計劃地和實際需要配合起來,隨時照顧到生產上直接或間接所提供的問題,才能有它充分發展的園地,才能在中國生根,才能有提高的基礎。否則,仍然是附庸,是尾巴,終於還是在牛角尖中好高鶩遠地誇誇其談而浪費了不少的精力。
   以下便談到學習的態度:
   實事求是正因為正確的學習目的不是「
   的態度遊戲」而是「為人民服務」,所以
   ,它需要實事求是的態度。
   「一切從實際出發」,「沒有調查研究,便沒有發言權」,科學的任務正是把這些客觀的事實組織起來,變成有系統有條理的和規律與法則,所以它應該隨時和具體的客觀情况連結起來,應該在客觀的規律上,檢驗這些已有的法則是否正確。
   但是,在這資本主義已經在沒落時期,科學與生產脫節的時候,科學界的唯心主義色彩是非常濃厚的。甚至認爲科學不過是一種人類的假想,方便的語言,把科學世界與客觀世界完全劃分開,想用邏輯的演繹來代替一切的研究。實事求是的態度便要求科學從這些迷霧中解放出來。
   實事求事的第二個意義便是從「實踐」中求眞理。科學的任務應該從了解世界,進一步地到達改造世界。事實上,過去科學的眞理,也都是在實踐中產生,多動手,同時在動手中動腦筋,把積累出來的經驗,總結起來,便成為理論與法則,它不應該是「敎條主義」的「純理論」,不講實際實踐的「誇誇其談」;也不應該是盲目亂動,不重視前人研究成果的「經驗主義」者。而是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綜合。重視理論,也重視實踐,才是眞正的科學態度。
   科學的不斷發展,生產的不
   集體的計劃斷前進,已經造成了這樣一個事
   的學習方式實,一切原來是以個人為中心的
   工作方式都要以集體的工作方式來代替它。資本主義的生產無政府狀態必然要用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來代替。在科學上,也同樣地必須從個人走向集體,從散漫走上計劃與組織。
   爲個人的興趣和名望而學習的科學工作者們是反對這樣的學習方式的,他們搬出了妨礙個性、妨礙天才等藉口,來反對集體的、計劃的研究。但,事實是勝雄辯的,蘇聯的計劃研究已在科學上造成了偉大輝煌的成就。科學的發展,不僅是國民經濟計劃中的一部分,而且,科學的本身,也有着明確的計劃與集體的合作。科學發展到了現在的階段,一方面要它為人民服務,一方面而又要它發揮充分的效能,沒有這兩項的計劃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一個問題的提出,它的牽涉範圍一定很廣,不可能有這樣博學的人來了解一切有關的問題,研究所需要的設備與費用也一定很大,不可能有個人能有這樣的財力,唯一的辦法便是組織與計劃。一個個人單獨地分散的研究的時代已經成爲過去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關於原子能、雷達等有組織的研究,又是一個有力的例證,在科學界之中,也需要明確地掌握到「團結就是力量」這眞理。在新時代之前,個人已是渺不足道了,個人的力量必須在集體中才能發揮出來。必須集體,必須計劃,才能解决問題。、除了從書本、從實踐上的學習
   要向廣大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很好的很有力
   人民學習的學習對象,便是廣大的人民。
   因爲我們的學習是為了解决廣大人民的生活問題,加强他們和自然鬥爭的武裝,而他們的和自然戰鬥,則是有了幾百年甚至於幾千年的經驗的。做他們的先生,同時做他們的學生,學習他們的實際經驗,才能使我們的學習內容,具有豐富的光彩。
   我們的民族文化,有許多非常寳貴的成果,例如許多「土法」的醫藥,耕種,除蟲,防水等方法,都有很高的價值,而且還是最實際的。而要學習這些東西,便非得好好地向工農大衆做小學生,向他們請敎不可0
   我們要科學中國化,要中國科學化,要創造在中國國土上生根的科學,我們便應該非常重視學習。這學習,不僅是指「研究」,而是指在一切科學工作崗位的改善工作條件,增進工作效率,創造新方法、新理論等。因此,把學習提升到成爲我們的重要任務,把正確的學習態度建立起來,就會把目前還存在着的一些迷惘徬徨的情緒一掃而光,燦爛的前程,正向着我們招手!
   四、在工作中脫胎換骨
   擺在中國知識份子面前的道路是開廣的,担在知識份子肩上的包袱是沉重的,當我們走近人民,將一步步感覺到舊社會留給我們的壞影響:我們會知道由於過去脫離生產和實踐,養成浮誇而不踏實的作風,由於剝削意識的感染,帶上了意氣用事獨斷獨行的習慣,而缺少集體意識和羣衆觀點。在我們學習書本知識時,因爲這些書本「既不會跑又不會叫」,可以任我們擺佈,並不能感覺缺點的嚴重,可是一經工作的考驗,那怕最簡單的科學工作便露出馬脚来了。分數拿得再高,談吐縱然再漂亮,如果作風不踏實不民主,就要「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下面概括地把各種缺點和正確態度說明一下作我們行動上的參考。
   「爲人民服務」這個大帽子套
   一切為了將下來,誰都不敢出頭反對;但一
   人民接觸到現實工作,多少人便立即忘遇問題,似乎知識記份子這得個天大獨原則厚了,應。該他由們五最關六個心農是人待努力生產來養活他的。有些人待遇不計,却着重是否可以成名,是否可以在工作中獲得豐富經驗,祗要待遇好,有前程,不管工作的成果是用來殺人放火,或者括皮吸血,一律全力以赴。像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奧本哈麥拒絕參觀太平洋上原子彈爆炸,拒絕研究原子彈,爲了正義犧牲自己研究前途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其次我們往往以個人興趣爲藉口,拒絕担任自己陌生而富有意義的工作,其實興趣是和熟悉相關聯,是可以改造的。强調個人興趣的結果,使自己沉醉在舊日熟悉的圈子裏,抱殘守缺,和人民愈離愈遠。像蘇聯的約飛和卡畢察一生盡瘁於人民建設事業,努力使理論科學和工業聯繫起來,從物理學家走上了科學組織家和工程師的道路,像我國李儀祉把一生獻給人民的水利事業,陝西人民為了他的健康馨香祝禱,這都是我們面前的光輝例子。在担任工作以後,我們也許會努力使這工作更澈底地爲人民服務,可是當堅持這原則將和國家社會及科學上傳統觀念發生衝突,我們就缺少作戰的勇氣了。若里歐居里堅持公佈原子能祕密,萊辛科爲了大量提高生產,敢於向一百年來受人診視的遺傳法則,和根據這法則的全世界育種工作者挑戰,他們的勇氣也值得我們學習。總之要克服自私自利好大喜功和軟弱懦怯的個人主義偏向,才能眞正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的原則。
   在工作上,一般出現兩種不負
   負責的責的態度,有一種人,喜歡担負很
   態度多工作,東邊研究,西邊討論,甲
   地辦水利,乙地鑿煤礦,都要去插足一番,天天忙於奔走,事事都不深入,空頭支票亂開,海闊天空亂吹,事實上,都沒有盡責地做過一件事,反而以「華威先生」般的忙碌而自鳴得意;另外一種人做事倒很脚踏實地,可是懶馿子不肯上套,但求無過,不求有功,只想把自己的本位弄得沒有毛病,對其他部門的事,寧願束手坐視,見死不救,抱着單純的技術的又是本位的觀點。不論那一種逃避責任的態度都是不對的,因此我們要敢於負責,有時明知自己能力學識還很不够,如果責無旁貸,還是要勇敢地負起來,一經負了責任,便要負責到底,不能借「忙」為藉口,對自己的不負責採取寬容態度,工作萬一失敗,也要勇於承認錯誤,潛心研究癥結所在,考慮補救或改善第二次的努力方法,同時,如同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樣,科學工作者的工作態度,應該不光是對主管,對制度,而是對人民負責,認清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人民需要,抱着爲人民服務的熱忱來不斷地完成工作,改進工作,也只有像白求恩大夫那樣充滿着對人民的愛,才能有他那樣的負責態度。
   工作的責任落到了自己肩上,
   照顧全面有些人不調查研究,懶於籌劃思考
   把握重心,就盲人騎瞎馬亂闖亂撞,旣不顧
   慮客觀環境,有什麽有利因素和困難,應該作怎樣的準備,也不考慮主觀力量上有什麽優點和缺陷,應該怎樣發揚優點克服缺陷。工作意義不求了解,在工作進行上無先後無重心抱殘守缺,祗做些眼前看得到的工作,或者照舊經驗依樣畫葫蘆,於是錯誤百出,困難叢生,不知道責備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怪客觀環境不聽話。或者幸而有點小聰明,隨機應變,把工作將就過去了;於是更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創造力强憑小聰明行事,做差不多先生而心安理得。這都是浮而不實的表現。正確的工作態度,應該充分估計客觀環境和主觀力量,搞通思想,依照工作任務,由重及輕,由近及遠,有方向,有步驟,工作才能定期順利完成。例如蘇聯的建設計劃,就是先估計了力量,先訂了許多恢復生產的小計劃,以後才訂定大規模的五年計劃,並且在每個五年計劃中,都依據了客觀的需要,經過了詳盡的研究而有它的重心,又如恢復發展生產,有些人就以單純的技術觀點來看它,以爲單單在技術上努力一下就可成功,而還沒有把握到它與工人階級的自覺有密切的聯繫,建立新的勞動態度却是目前這工作的重心。
   好動的年青人都喜歡開創,不
   工作的願守成。工作剛開始時,新換了胃
   靭性口,大家情緒又高,於是搞得興高
   采烈,寢食難安。以後工作漸漸進入長期,雖然那時更需要人去堅持,可是大家已經慣了厭了,虎頭蛇尾,再也提不起勁兒來。工作順利,逐步有新創造新發現,大家也有新的熱情,工作有困難甚至停頓了,熱情便風消雲散;工作的熱情不在其本身的意義,而在所謂個人的創造和成就上。技術工作的崗位上,有許多工作似乎是非常「機械」的,於是就興趣索然了,工作告一段落時,或者是草草了結,讓人收拾,或者稍有成就自鳴得意,爲勝利冲昏頭腦,不願精益求精,在「機械」的工作中創造新方法,像斯達哈諾夫在煤礦工場中造成的輝煌的成就一樣,不願把工作從頭到尾檢討一遍,把經驗教訓整理發揚總結下來,留給下次受用。工作經驗本來在克服困難中得來,像這樣怕困難,收獲已經嫌少,沒有總結提高,更得不到什麽經驗了。於是工作時間雖長,依然故我,毫無經驗積蓄。能够工作有靭性,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對工作和個人才都有幫助。
   我們的階級觀念和知識份子的
   平民本色優越感,表現在工作作風上,就是
   獨斷獨行,不肯向他人請敎,好像我比你懂得多,問你豈不辱殺了我。別人在批評自己,或者熱情發表他的意見時,便覺得你是什麽東西,在我面前這樣放肆。有些人對同身份的沒有問題,向工人或者學生請敎,便有點扭扭揑揑,似乎有失地位。有些人獨立自由慣了,遇事要和人商量,似乎反多一層拘束,有些事明明有別人担任,可是總放心不下,非親自動手,不得安心。有些人眼睛朝天好高鶩遠,理想是高的,却如無根之花,不着實際。這幾類人有個共同特點,便是愛面子自視高人一等,別人萬萬趕不上的,於是工作一把抓,整個腦袋裏塞滿了紊亂的事務工作忙不過來,搞不好了還怪別人不中用,這種英雄主義一受到挫折,或者是批評的態度受不了,或者是他人誇大事實含曲難申,或者別人也有些意氣,便意氣用事,不正面提出批評,而在工作上不合作,三言兩語借故大吵起來。
   (未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