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得“凤还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2107
颗粒名称: 如何引得“凤还巢”
分类号: F276
摘要: 淮安市成立在外工商企业家联谊会的做法,对推动淮安的经济定设,不失为高明之举,对淮阴的经济建设,同样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我市每年都有大批人员外出。至目前,全市在外办厂、经商、务工人员不下数十万,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市场弄潮的佼佼者,这些人信息灵、关系多,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
关键词: 企业经济 工商企业

内容

淮安市成立在外工商企业家联谊会的做法,对推动淮安的经济定设,不失为高明之举,对淮阴的经济建设,同样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我市每年都有大批人员外出。至目前,全市在外办厂、经商、务工人员不下数十万,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市场弄潮的佼佼者,这些人信息灵、关系多,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注意发挥他们的专长,请他们回家乡投资搞项目办实体,对于绘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我市而言,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何引得“凤还巢”?一个“情”字离不了。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淮安市成立在外工商企业家联谊会,家乡的大事小事,与他们商量,家乡的温暖,让他们远隔千里也能感到。这样,就将众多在外人员的心紧紧系在家乡的土地上了。一个能人带活一方经济,这已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办实体,搞项目,除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诸如水、电、路等,更重要的是能有一个让他们在家乡放手干、舒心干的软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有关部门以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为指导思想,像淮安市委市政府那样,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多拿出一些优惠措施。方才面面的事情都想到了,办实了,我们就不光能唱好“凤还巢”这出大戏,还能带起外地的“凤凰”来淮一展身手。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机构

淮安市委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安市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