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792
颗粒名称: 断指僧
其他题名: 洪泽湖纪事
分类号: P942
摘要: 洪泽湖岸虽无大山,但有山.这些山均属大别山余脉,那种感觉,就好像书法作品中水墨酣畅的一横,到了淮阴,就该以残墨枯笔作一个收势了。紧贴大湖南岸的龟山,就是这若断若续的山头中的一座。龟山,形龟而已。一只乌龟对于水面本不是奇。月圆月缺,潮落潮生,直到抗日期间这里曾演绎出一幕酷烈凄婉的故事。才让龟山获得一层悲剧的色彩。
关键词: 区域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内容

洪泽湖岸虽无大山,但有山.这些山均属大别山余脉,那种感觉,就好像书法作品中水墨酣畅的一横,到了淮阴,就该以残墨枯笔作一个收势了。
  紧贴大湖南岸的龟山,就是这若断若续的山头中的一座。
  龟山,形龟而已。一只乌龟对于水面本不是奇。月圆月缺,潮落潮生,直到抗日期间这里曾演绎出一幕酷烈凄婉的故事。才让龟山获得一层悲剧的色彩。
  洪泽湖岸虽无大山,但有山.这些山均属大别山余脉,那种感觉,就好像书法作品中水墨酣畅的一横,到了淮阴,就该以残墨枯笔作一个收势了。
  紧贴大湖南岸的龟山,就是这若断若续的山头中的一座。
  龟山,形龟而已。一只乌龟对于水面本不是奇。月圆月缺,潮落潮生,直到抗日期间这里曾演绎出一幕酷烈凄婉的故事。才让龟山获得一层悲剧的色彩。
  就地势说,洪泽湖是座落于苏鲁豫皖之间的锅底洼。小雨小淹,天雨大淹,康熙十八年一场洪水就活活吞下一座泗洲城。为此,洪泽湖的一切观念习俗都沉浮在浩淼波浪间。比如龟山上的一座古寺吧,它的名字就叫安澜寺。安澜寺始建于北宋天禧二年,它的历史是有米芾的诗作为证的。米芾作过一年安东县令。安东县就是今天的涟水县,高龟山不过百把里地,且同在淮阴辖境。米芾生性散淡疏狂,厕身宦海也只是大官小作,热官冷作、忙官闲作而已。写字拜石之余,当然游湖。白日放歌,深夜纵酒,作别安澜寺他题诗写道:“龟峰高耸接云楼,撞云钟声吼铁牛。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如休诗中的接云楼为安澜寺大殿。就这“龟峰高耸接云楼”一句,也就可以想见安澜寺气派之一斑了。
  千百年来,安澜寺的香火没有间断,也没有衰微过。前后山门相距十里,开门跑马,吃饭撞钟,300和尚念起经来訇訇如沉雷。径殿外一座青石蜡烛台高愈五尺,径达尺二,为国内古寺名刹所罕见。这尊圆雕般的蜡烛台,直到今天还静立在龟山山头,作为苍茫岁月的石质见证。
  主持为一清癯长老,法名诚诚。诚诚法师左手缺一食指,佛界均称他为“断指僧”。对于他的法名反倒忽略甚至淡忘了。断指僧禀性孤傲、寡言少语。自17岁皈依佛门到90岁壮烈圆寂,晨钟暮鼓、黄卷青灯者已是四分之三个世纪。70多年中,除经文佛事绝少言它。于是,他的身世也就和他的智慧一样,成为一个极富魅力的未知数了。
  人们约略知道,断指僧原籍江浙交界处的枫泾镇,17岁赴京会试,船过洪泽湖遭遇风浪。桅折船倾,大水吞没了同船进京的一位表姊妹。超度7天葬逝者于龟山脚下,他削发为僧了。关于自己,他只讲过一件事,那就是他的断指。他的父亲一生别无嗜好,惟爱围棋,年轻时曾慕名师从无锡范楚卿,之后还主编过《时报》围棋栏。范楚卿何许人也?围棋国手顾如水的老师。顾如水则是段琪瑞的棋友,又是吴清源和陈祖徳的老师。断指僧5岁随父学棋,不过二年就技压乡里、名扬郡县了。10岁那年,恰逢父亲50华诞,老人高兴,请来故友亲朋、棋坛同好,当院摆下阵势,要与儿子对弈以为庆贺。父亲让出五子,儿子只许一子以示恭敬。父亲笑而不语,眉宇间深藏着赞许和得意。分执黑白后,儿子少年气盛出手不俗,叭叭叭三子落枰,直如一串霹雳自天而降,压得一座庭院巍巍发颤。老寿星深谙《孙子》奇而不惊,待得锋芒过后,他针线绵密地构筑营垒,厉兵秣马地准备出击了。7步折其一翼,10步直逼咽喉。不出15步,儿子就冷汗在背、哆哆嗦嗦地不敢落子了。这时,只听外面一声呼唤:“来客 ——”。于是众人面向大门,于是父亲起身恭迎。儿子呢?他不动声色伸出左手食指轻轻拨了拨父亲摆在刀尖上的那一粒子。寿星落座,眉尖倏地一颤却并未声张。于是峰回路转,于是急转直下。以至终局打成一个父子平手。客散人静,父亲唤过儿子,他牙关紧咬,面庞铁青要复盘。儿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招了。父亲捏着儿子左手食指,半天才迸出二句话来:“儿呀,我们家世代可是只传一个字 ——‘诚'呀之后,咕咕喝下满满一碗烈酒,泪流满面地醉倒了。
  第二天,儿子左手少了一根食指:他自己把它给砍了。
  偌大一座安澜寺,断指僧最珍爱两样东西:一是一对白果树,一是一尊铁如来。白果学名银杏,号称植物活化石是人所共知的事。只是安澜寺内这两棵白果却是出神人化。两棵白果树一雄一雌,雄的挺拔刚健,雌的俊秀飘逸,风中雨中,寒里暑里,它们伴随着、厮守着、呵护着,只把根须在大地深处缠绕在一起。春天,满树长出嫩绿的叶片,两棵树像两尊千手观音。轻风吹过,如流如瀑的哗哗声溢满庭院,那气势,那韵味,像300和尚诵经。白果成熟,落地砰然有声,像雨打芭蕉,也像棋子搭枰。每到秋风起处,断指僧黯然神伤乃至夜梦惊起,冷汗潸然者:那漫天飘飞、随风打旋的叶片,总让他想到纸钱,想到龟山脚下那一座孤坟。至于树龄,没人能说得清。春去夏来,两棵树冠翩然展开”恰似两片彩云笼罩龟山。树干五六个人抱不过来,它们究竟长了多少年呢?南北帆墙往来穿梭于大湖之上,最先看见的就是这两棵白果树。世世代代,船老大总以这两棵白果树作为航标。铁如来铸造于顺治年间,为康熙皇帝御赐。这座俗称的铁如来其实是一座普贤菩萨造像,端庄圆润以及民间的彙切平易于一身.具有一种娼而不俗、美而不艳、轻而不飘的女性魅力. 你看那造型:纤纤玉指拈起一支莲花贴近腮边,头微微偏着、脚微微翘着,似张非张,似闭非陵向凡间.思的什么,想的什么?千舌之谜.铁如来高约3米,圆周连衣褶足足4米多,一片脚趾甲经文.1939年鬼子占领淮阴城,遍近洪泽湖,他们沿湖筑营扎寨,想把新四军围死在滔滔湖 .50来岁的人就会记得:五 十年代中国青年出版社出过一本叫作《把一切献给党》的回忆录,讲述的是新四军制造枪榴 1940年8为,日本鬼子从蚌埠、徐州、连云港调来兵力,集中以对洪泽湖进行“梳篦式”大扫荡。寡不敌众,吴远铎和他的一支小分队被包围在龟山近边的芦苇荡中。夜深人静,安澜寺后山门悄然开启,把这支小分队藏匿起来了。
  追剿的日本兵是驻扎在双沟的平林十七师团藤原少佐。日后作过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也在这支部队里,当时还只是个上等兵。田中住过双沟镇,爱喝双沟酒。直到当了首相访问中国的时候,还向周恩来总理提起过这节往事。周恩来满足了他的愿望,让他重饮了阔别已久的双沟佳酿。之后,双沟酒厂每年还馈赠两箱酒给他让他解馋。前面说到的藤原少佐是一位刚满30的青年,入伍前在奈良棋院学过围棋,得过东京士官学校的第一名,为业余五段。投身军旅,戎马悾惚,就难得体验那种由棋盘和紫砂壶组合出来的东方宁静了。住在双沟更是弈无对手,他时常生出“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慨叹,听说安澜寺有高僧善弈,藤原喜出望外。双沟在湖之西,龟山在湖之南,也就是百把里的路程。于是,他就隔三差五地往返于双沟、龟山之间,结识乃至熟悉了我们的断指僧,也熟悉了断指僧主持的安澜寺。今天,吴运铎等人龟山突然失踪,让藤原怀疑的当然首先就是安澜寺了。可是他敬重安澜寺的主持,不便轻率举动,只是夜间团团围住,待到天明再说。
  第二天,在米芾笔下描写过的当当钟声里,藤原少佐率领四名随从推开只是虚掩着的山门,跨进安澜寺来。他驻足打量: 安澜寺宁静如常。白果树如常地绿,野菊花如常地黄,公鸡如常地打鸣,母鸡如常地觅食,鸽子如常地咕咕呼应。行到大殿,大殿正行佛事。默默静立,他以棋手特有的敏锐对大殿作了一次迅疾却是精细的扫瞄。他的感觉依然是:木鱼如常地敲击,香烟如常地缭绕,晨课如常地诵读。断指僧在上,300和尚在下,雷霆般的訇訇声如常地回旋不息。不过,他在明处,佛坛在暗处,他当然看不出那泥塑的十大金刚每位身后今天都多出一只眼睛:一只钢枪的眼睛。晨课毕,主人双手合十恭之如仪地迎到殿外: “藤原君戎装在身、卫士随后,莫非为了军务?”藤原正色作答,“打扰佛门净土实属无奈,恳望法师鉴涼。敢问法师昨晚可曾听到枪声?”断指僧平静如水:“阿弥陀佛。枪声就在龟山近边且几乎通宵达旦,如何能听不见?可不知这和寒寺有何干系?”藤原盯住断指僧的眼睛: “一支被困的新四军突然失踪,我们想打听一下……”断指僧兀然冷峻如铁:“如此说来,少佐先生是怀疑我们窝藏了新四军?”略作停顿,又从容地接着说:“要搜吗? ”话未落地,4名随从抬脚要进大殿,被藤原扬手止住。他说:“不,不要搜,也不必搜。您是佛界、也是我深为敬贺的诚诚法师,今天只要您老的一句话。”断指僧右手掐住胸前一粒佛珠,一字一顿如板上钉钉: “如果只要我一句话,那就容诚诚郑重相告:安澜寺里不容兵 !”说完,老人缓缓举起断缺食指的左手并把它停在藤原面前,仿佛天地间峥峥树起一座诚实纪念碑。
  说到这里,藤原巍然一个军礼,转身离去。咔 !咔 !咔 ! 咔……青石甬道上发出久久不息的震响。
  日本人走了,吴运铎又怎么办呢?断指僧的侍从幼僧说,那天夜里法师沐浴焚香,通宵达旦跪在大殿中。跪在殿中他作了三件事:一是复了一盘棋,一盘80年前他和父亲下过的棋。算到刀尖上那一粒子的时候,他一如当年伸出左手试图再拨一下,好像全然忘记了自己的断指。待到应该伸出食指而又无指可伸的时候,他浑身一颤仿佛经受一次雷击,额头顿然沁出一片冷汗。接着是写径。幼僧研默默铺纸,他跪着写。《金刚经》中的一节:“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连写三遍,第一遍汉字行楷,第二遍藏文,第三遍梵文。之后便是敲木鱼了。笃笃笃笃,口中无声,心里念。更深人寂,湖风萧瑟,木鱼也一反往常地不再像雨打芭蕉,不再像白果坠地而近乎人声:像回忆,像叹息,甚至像壮烈汉子的悲声。如是者到东方既白。
  第二天晨课毕,他当众宣布了三条:第一,锯倒一棵白果树,雄的那一棵,第二,砸毁铁如来。白果树用作弹柄,铁如来用作弹体,让吴运铎他们制造手榴弹,好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出去。第三,寺中钱粮均分300份,300和尚人各一份,去留自决。深揖长拜之后,他仰首苍天以泪洗面,无限悲恸地说完他此生最后的一句话:“罪孽深重,万劫不复;家传的一个‘诚’字,辖同一座千年安澜古寺,今日竟毁在我的手中 ! ”言毕,他扬声三唱“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声哀婉凄楚,似血泪自胸中出。再听则感受到力量:希望的力量、等待的力量、跋涉者上下求索的穿透时空的力量。回荡、积蓄、压抑到了极致,力量就化作叩击。这种叩击,是禅杖叩击命运之门的叩击。命运始之以博大浑厚、宏亮铿锵,终之自悠远苍茫、深邃迷蒙作为回应。之后,他一头撞死在另淋雌性银杏上。
  焚香超度,安澜寺闭寺三日。
  葬礼简洁又独特。一口红木棺椁由16个壮汉抬起:一边8个和尚,一边8个新四军。吴运铎手执短枪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列。告别大殿,告别铁如来,吿别白・ 果树,告别蜡烛台……一步一回头,90年岁月重如一座山。墓穴依傍山下孤坟。灵枢人土,和尚唱经,新四军唱军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他们的声音很轻,轻得像湖里的鱼,轻得像岸边的白鸥。
  随葬物品有两件,法师侍从幼僧放进去的:一合围棋,一卷他临终前写的经。
  葬完断指僧,300和尚挥泪作别。他们有的改换山门,有的返回家乡,有的跟随吴运铎入了新四军。不走的依然留在安澜寺,依然敲他们的木鱼,依然燃他们的香烛,依然诵他们的经书。生活其实只是一种习惯,既然习惯,他们也就不愿改,也不必改了。不久,留下的和尚被藤原悉数杀害,安澜寺也被夷为一片废墟。
  50年后的今天,劫后余生的那棵白果依然蓊郁葱茏、生机勃勃,而被锯掉的雌性白果也奇迹般抽出了新枝,表现出“活化石”所独有的活力。只要根在,年轮就不会死去。
  1994•12洪译湖畔 (《崛起》供稿)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恺
责任者
范楚卿
相关人物
顾如水
相关人物
段琪瑞
相关人物
吴清源
相关人物
陈祖徳
相关人物
康熙皇帝
相关人物
普贤菩萨
相关人物
吴远铎
相关人物
田中角荣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青年出版社
相关机构
双沟酒厂
相关机构
东京士官学校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
泗洲城
相关地名
安东县
相关地名
涟水县
相关地名
无锡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蚌埠
相关地名
徐州
相关地名
连云港
相关地名
双沟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