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长春市棉纱进口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0240
专题名称:
长春市棉纱进口情况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92.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专题描述
棉纱主要用于织布原料。在旧社会,长春的家庭手工织布机房丛立,城乡到处可见,其原料纱主要从国外进口。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经营口进口棉纱约46万捆,年均约4万多捆①。1907年至1915年经大连、营口港进口10.8万吨,年均1208吨②。1915年后,长春的民族纺织业日益发展。1918年长春的手工机房700户,织机达2800台③。随着织布业的发展,棉纱进口量显著增加。虽在日本及其他外国纺织品的冲击下,1916年至1931年平均进口量仍达到2269吨,比1907年至1915年平均增加87.8%④。伪满初期受日本织布的猛列冲击,长春的家庭手工机房基本被冲垮,进口棉纱相应减少。1932年至1938年平均进口1747吨,比民国时期平均减少14.9%⑤。国民党统治时期1946年至1947年平均进口1070吨,比沦陷时期减少38.2%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进口棉纱主要来自日本和英领印度。印度纱用于织布,日本纱主要加工棉线,用于裁缝业。沦陷后,长春棉纱市场被日本独占。国民党统治时期进口棉纱主要来自美国。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记述了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概况,包含对外经济贸易的兴起与演变、进出口贸易、技术引进、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机构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